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在读者间形成了对汪曾祺其人其作的共识性印象,“和谐与美”成为解读汪曾祺的关键词,但纵观汪曾祺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会发现一个超出我们期待的陌生的汪曾祺,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之后的创作,更加显示出其丰富性与矛盾性。既然存在着这样复杂多面的汪曾祺,为什么还会形成对汪曾祺的单一刻板的印象?这涉及到文学史的建构问题,其中包括作家自我的塑造以及外部的塑造,这些塑造都受到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以及文学生产机制的制约。本论文在对汪曾祺符号化形象形成过程进行探索的同时,通过细读的方法展开对汪曾祺作品的重新认识,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文化研究的方法探讨其符号化过程及其背后的社会历史语境和生产机制等,尝试分析各种力量如何参与文学史建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