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我国对产自美国的大豆加征25%的关税,全球大豆贸易流向的变化对我国大豆进口布局、生产布局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此次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布局变动也影响我国大豆供给的稳定性。因此,通过对中美贸易摩擦前后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布局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从降低进口风险的角度,探讨合理、安全的大豆进口来源地结构及进口规模,对于缓解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压力、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乃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了界定,对中美贸易摩擦前后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布局的发展现状及变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科学的论证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布局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其次,从需求、经济政策不确定、政策、汇率和价格等五个方面因素出发,采用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国大豆进口来源布局多元化的因素。对进一步分析并优化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布局,实现供应稳定、成本合理、进口多元化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布局做铺垫。再次,基于风险最小化和投资组合理论,综合考虑进口国政治风险、进口依存度等因素对我大豆进口布局的安全与保障的影响,通过数理模型构建我国大豆供应风险指数,获得我国大豆进口布局的最优化数量方案。最后,提出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布局的优化政策和保障措施。本文结论如下:(1)中美贸易摩擦后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布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大豆进口总量出现下降,美豆进口额显著性下降,进口来源地向南美及“一带一路”国家转移。同时我国大豆进口市场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动,由集中向分散转变,并呈现出中国大豆的进口市场结构与世界出口市场结构较为匹配的特征。(2)进口来源布局的影响因素方面,国内生产总值、我国与主要进口来源国的距离、汇率、豆油和豆粕消费量、我国人口数量等因素对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布局多元化具有促进作用,且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而进口大豆价格与国产大豆价格比、进口国大豆产量、豆油进口量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等因素对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布局多元化具有负面作用,其中进口大豆产量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3)大豆进口来源布局优化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需增加对阿根廷、加拿大、乌克兰、乌拉圭和俄罗斯等国的大豆进口量,恢复对美豆的进口量,但应该确定合理数额,同时降低对巴西大豆进口依赖。通过对大豆进口来源结构的调整,我国大豆进口风险程度会显著降低,进口有序性将得到提升,大豆进口格局和地理方向也将趋向合理化。(4)为更好统筹利用好国际市场与资源,降低我国大豆进口风险,应在遵守WTO规则下,拓宽大豆进口来源渠道,加强与南美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构建新型大豆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国产大豆自给率;认清我国大豆进口市场现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大豆期货市场,争取进口大豆价格的话语权;健全和完善我国大豆市场体系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