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白山地区是我国新生代以来火山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区内大面积覆盖着新生代玄武岩。研究区玄武岩发育丰富的空间裂隙网络,为温泉及矿泉水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地质条件,尤其在靖宇县的矿泉水出露泉点较多,且矿泉水种类丰富、水质优良。本文以长白山西北部13个温泉和矿泉水水样作为研究对象,在总结该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泉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同位素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泉水的成因模式,并对饮用矿泉水和理疗矿泉水作出评价。研究区水样中只有仙人桥温泉(JL1)出露于花岗岩,其余泉水均出露于玄武岩。所测得的水样温度为7.968℃,矿化度48.51398 mg/L。水化学类型以SO4-Na、HCO3-Na和HCO3-Ca·Mg型为主。水样中主要阴、阳离子的来源是以硅酸盐及铝硅酸盐矿物的风化溶解为主;主要赋存的微量元素有Si、Fe、Sr、Li;特征组分主要为F-和H2SiO3,含量分别为0.1987.69 mg/L和26.83228.9mg/L。水样δ2H和δ18O同位素特征显示,研究区泉水均为大气降水起源,泉水的补给高程为19402383.33 m;补给区温度为0.414.17℃。δ2H和δ18O的等值线图显示长白山火山区δ2H和δ18O呈现明显的同位素孤岛区,与外围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该异常特征与高程效应存在着紧密联系。用SiO2地热温标和阳离子地热温标估算研究区温泉的热储温度为88.29147.31℃;利用硅-焓方程法估算仙人桥温泉(JL1)的冷水混入比例为66%,其余温泉未有冷水混入。研究区温泉的成因模式可以总结为:大气降水在裸露区入渗补给地下水,地下水沿岩石裂隙下渗,经过深循环获得大地热流或高温岩浆的加热,沿断裂上涌在地形较低处出露地表形成温泉。矿泉水的成因模式为: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及水平方向的侧向径流补给后,在漫长的较浅循环过程中,与周围的玄武岩发生溶滤作用,进而在地形较低处出露形成矿化度较低且富有多种微量元素的矿泉水。温泉水样中偏硅酸含量为85.05228.9 mg/L,水温均大于36℃,可分别命名为硅酸水、温矿(泉)水。矿泉水中除泉阳泉外,其他水样的偏硅酸含量为36.6651.82 mg/L,均达到界限指标要求,可以命名为偏硅酸矿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