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是沿岸居民重要的饮用水源地,是我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但也是水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流域之一。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源地中痕量的持久性有机物(POPs)成为民众关注的问题。POPs是一类具有持久性、高毒性、难降解和长距离传输,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目前沉积物中的POPs已成为水源中的污染来源。本研究在长江中下游的各饮用水源地的取水口采集水样和沉积物,对历史上曾广泛应用现在环境中检出率和污染水平较高的多环芳烃(PAHs)、有机氯(OCPs)和多氯联苯(PCBs)进行污染特征和风险评价,为保护和改善长江生态环境,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实验室建立的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检测方法,对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行分析。在进行方法的初始精密度和回收率达到质控要求后,对水样、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中的PCBs,OCPs、PAH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氯联苯(PCBs)在水、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中的浓度分别为0.04–11.0 ng·L-1(中值为2.18 ng·L-1,检出率为100%),0.33–69 ng·g-1干重(2.56 ng·g-1,100%),0.72–153ng·L-1(8.41 ng·L-1,100%)。指示性多氯联苯检出率较高的为PCB28和PCB118;二噁英类多氯联苯中PCB118在三相中均有检出。水体中PCBs主要以二氯代和四氯代的PCBs为主;沉积物以二氯代到六氯代PCBs为主;悬浮颗粒物中以四氯代PCBs为主。对其迁移转化进行分析表明,三种介质中的PCBs未达到平衡。生态风险评价显示长江中下游水源地水中的多氯联苯没有致癌与非致癌风险,沉积物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有机氯农药(OCPs)在水、沉积物、悬浮颗粒物中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31–5.39ng·L-1(1.99 ng·L-1,100%),0.52–93.0 ng·g-1干重(2.73 ng·g-1,100%),0.23–11.4ng·L-1(0.63 ng·L-1,100%)。将该区域与国内外其他流域进行对比,表明长江中下游水源地中OCPs的污染处于中等污染水平。水体和沉积物中的主要污染为α-HCH和β-HCH,但悬浮颗粒物中HCHs的检出率较低;三相中的HCHs,DDTs,Pe CB在三种介质中未达到平衡。在水体中的有机氯农药不存在致癌与非致癌风险,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生态风险处于较低水平。多环芳烃(PAHs)浓度分别为36.7-151 ng·L-1(82.4 ng·L-1,100%),189-7956ng·g-1干重(761 ng·g-1,100%)。与其它地区进行对比,该地区多环芳烃的污染程度处于中等污染水平。16类多环芳烃在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有较大差异,水中以三环和四环类PAHs为主,沉积物主要以四环类PAHs为主。对其污染来源进行分析,水体中污染来源主要为煤与木炭等燃烧,而沉积物中主要来源为石油类产品的高温热解等。长江下游水源地水中不存在致癌与非致癌风险,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