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余震对钢筋混凝土梁桥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 :江苏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72282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地震纪录表明强余震是客观存在的;很多的震害实例,如唐山、墨西哥等地震表明,强余震的发生进一步加剧了主震的破坏效应;而国内外现有的抗震设计规范和地震灾害预测工作,主要考虑的仍是单次主震的作用。因此,如何在现有抗震设计规范的基础上研究强余震荷载的特性及其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梁桥是指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支座只产生垂直反力而无水平反力的梁式体系桥的总称,其特点是受力明确、计算简单、理论与实际吻合性好,施工也比较方便,是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一种桥型;在地震作用下,墩柱的抗震性能是决定梁桥抗震性能的关键,所以,本文以梁桥为研究对象,针对高烈度区强余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梁桥结构在地震下的损伤程度是由地面运动的特性(幅值、频谱特征和持时)和结构形式共同决定的。而要衡量梁桥的损伤程度,还需要选择恰当的损伤模型来描述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程度。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强余震荷载的确定 提出强余震荷载的狭义定义;尝试性地给出确定强余震荷载频谱的方法,同时按照一定的筛选原则,挑选出大量强余震记录,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强余震振幅、持时与余震震级之间的统计关系,给出了利用上述统计关系确定设计基准期内可能发生 2)结构损伤模型研究 首先就地震损伤模型、损伤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接着对几种典型的地震损伤模型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并对不同破坏指数对应的破坏状态的划分进行了比较。鉴于Park-Ang模型具有较好的实验基础,计算简单,能近似反映构件位移首次超越和塑性累积损伤联合作用的地震破坏机理,最终选取Park-Ang损伤模型来刻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程度。 3)悬臂柱的试验验证及时程分析 借助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OpenSees,对悬臂柱进行拟静力分析及主余震荷载作用下的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强余震的发生将产生结构的累积损伤效应,进一步加深震害;当强余震产生的有效峰值加速度超过主震时,结构在主余震的共同作用下的最大变形、耗能、破坏指数远大于仅在主震作用下的。 4)考虑强余震荷载实桥抗震性能分析 对浙江省某连续梁桥建立有限元简化模型,分析了强余震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强余震会严重降低钢筋混凝土梁桥的抗震性能。
其他文献
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简称为SMA)具有大变形恢复功能,且抗腐蚀、抗疲劳性好,是实现结构被动控制的理想材料。目前关于超弹性SMA对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多是
根据现行设计规范,重庆地区按地震区划分属于六度抗震设防区域。然而这一地区还存在大量九十年代以前设计建造的未考虑抗震设计或抗震设防不足的多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此类
高层建筑钢结构的结构形式很多,其中钢框架结构是高层建筑钢结构中最基本的一种结构形式。通常在设计钢结构框架时,都将框架的连接节点考虑成刚度无穷大的刚性节点或刚度为零
本文依托邢衡高速现场工程和离心机试验对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土路基进行了深入分析。沉降结果表明,离心机沉降先快然后迅速减慢,而现场工程沉降速率则是逐渐减慢。从孔隙
陈家包滑坡位于奉节新县城鱼腹开发区,是陈家包老滑坡的一部分。随着移民工程的实施建设,老滑坡体上的人类工程活动日益加剧,滑体上居民的活动等恶化了陈家包滑坡的稳定性,在遭遇长时间高强度的大暴雨后,目前已处于复活的弱变形阶段,一旦进一步发展,将影响滑坡体上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及造成城区主干道的瘫痪,及时有效地对该滑坡进行治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奉节陈家包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现有地质资料和滑坡产生原因
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是目前最常采用的施工方法之一,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关系重大。但是目前一些地方的施工对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够精确,在一些特殊地区配合比的设计仍然循规
高层双塔建筑结构是近年来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它是由两个独立的塔楼通过底盘结构连接而成,结构形式布置灵活,适应当代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很多学者和工
地下岩体在巷道开挖前处于平衡状态,巷道一旦开挖,原岩应力失去平衡,应力将重新分布,如岩体的强度不够,围岩将失稳,巷道将受到破坏。因此,有必要对软弱围岩采取支护措施。支
连接作为连接钢结构构件的媒介,其在火灾下的安全性对于保证结构的整体性至关重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连接在火灾下的受力—变形与刚度特征,是进行钢结构整体抗火计算与分析的重要
本论文结合“南京城市地质环境与灾害调查、质量评价与容量研究”课题,进行地质灾害现场调查,重点查明滑坡崩塌等主要灾害类型的分布范围、规模、地质背景条件以及诱发因素,并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