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北缘泥盆系牦牛山组地层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o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青海省乌兰县毛牛山地区牦牛山组地层为研究对象,从地层的分布特征、沉积环境、岩石学、岩相学、地球化学等方面入手,对毛牛山地区泥盆系地层及其火山岩进行了综合研究,本次研究填补了前人对柴北缘牦牛山组火山岩的研究不足,结合岩石组合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对毛牛山地区古生代的地质演化进行初步探讨,认为牦牛山组火山岩形成于板内伸展体制下的大陆裂谷环境。首先通过野外地质路线及剖面测量,查明了本区牦牛山组可划分为四段,而非前人认为的两段划分,在原来两个岩性段的基础上,在该组顶部新发现了一个碎屑岩段和一个火山岩段。并首次对牦牛山组碎屑岩进行了粒度分析,且在第一岩性段顶部发现山前泥石流堆积。最后通过地层的对比与划分,得出毛牛山地区泥盆纪存在两期火山活动。其次对牦牛山组火山岩的系统研究发现其岩石组合为安山角砾岩、杏仁状安山岩、辉石安山岩、角闪安山岩和石英安山岩,总体上属于钾玄岩系列。其地球化学特征如下,主量元素:SiO2的含量变化范围在58-66%、w(Na2O+K2O)为8.56-10.31%、铝饱和度(A/CNK)的值均大于1、w(Na2O)/w(K2O)为0.7-1及贫钛;微量元素:高场强元素U、Th、Pb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等适度富集,亏损Sr、Y、Yb等元素,稀土配分曲线为明显右倾型,具有显著的负铕异常。得出牦牛山组火山岩具有钾质火山岩的特征。最后通过地球化学方面的证据,同时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得出毛牛山火山岩的形成环境应该为板内伸展体制下的大陆裂谷型火山岩。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华南地区红粘土路基在循环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研究比较缺乏的情况,设计了该文的试验和研究方案.试验是为了模拟循环动荷载作用下红粘土的变形特性、结构性红土路基在
①每次都将n个周期的时间记成了(n+1)个周期的时间;  ②每次在测量摆长时,都将摆线长当成了摆长;  ③每次在测量摆长时,都将摆线长和小球的直径之和当成了摆长。  现在用“图像法”对这三种错误操作给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在分析某个错误操作时都认为其它的操作是正确的。  一、每次都将n个周期的时间记成了(n+1)个周期的时间  设正确操作时测量n个周期的时间为t,则周期为T0=t/n,那么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