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语动词情态范畴的历史演变研究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awei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藏语为研究对象,考察藏语历史演变过程中情态范畴的演化过程。情态范畴是反映命题状况、表达说话人态度的语法范畴。情态范畴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示证情态、认知情态、责任情态和动力情态。示证情态指示命题传达的信息的来源,表明获取信息的方式。认知情态指的是说话人对于命题传达的事件的可能性做出的估计,即命题在大多程度上是可能的。责任情态指的是说话人对他人发出的命令、禁止、许可、祈愿。动力情态指的是小句主语或施事者的主客观能力和想做某事的意愿,也包括做某事的责任和客观必要性。情态范畴常通过动词的屈折变化和助动词表达。与时、体范畴在形式和语义方面有明显的相似性,而且三者之间往往存在历时演化关系。藏语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语言,与白马语、门巴语、仓洛语等同属藏语支。本文把藏语可以分为卫藏、安多、康、拉达克、宗卡五个方言,把藏语史分为吐蕃藏语、古典藏语和中古藏语三个历史时期。本文通过考察现代藏语的五大方言和藏语史的三个历史时期示证、认知、责任和动力四种情态范畴的分布,把方言比较和文献考证相结合,总结出藏语情态范畴的历史演变脉络、各种情态标记的语法化路径以及藏语情态范畴的语义地图模型。本文是对藏语情态范畴历时演化的研究,主要包括如下章节内容:第一章绪论。介绍选题缘由、选题价值、理论框架及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等情况,并对论文的创获和难点进行分析。同时还对国内外藏语情态范畴的研究历史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第二章情态范畴的概念及分类。结合近年来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成果,给出了情态范畴的定义,并且讨论了情态范畴与语气、示证的关系问题。把情态范畴分为示证、认知、责任、动力四类,分别给出了它们的定义。讨论了情态范畴的表达方式及其与时、体范畴的关系。结合藏语的情况,专门讨论了助动词的问题。第三章藏语和藏语支语言概况。在综述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给出藏语支语言的分类、藏语方言的划分和藏语史的分期。把现代藏语方言分为卫藏、安多、康、拉达克、宗卡五个方言,把藏语史分为吐蕃藏语、古典藏语和中古藏语三个历史时期。同时还给出了藏语支语言的分类。第四章藏语的示证情态。示证情态是亚欧大陆内陆地区各种语言的区域特征。藏语有其特殊性,综合前人的研究思路,可以看出藏语动词存在示证范畴、新异范畴和自我中心范畴三部分组成的示证系统。通过藏语方言的比较,归纳出该示证系统的语法化过程。特别指出自我中心范畴是区域扩散的结果,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方言至今仍未产生。通过考察藏语历史文献,考证出各示证情态形成的时代和各示证标记的语法化路径。第五章藏语的认知情态。通过藏语各方言的比较,可以看出现代藏语的认知情态与示证情态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认知情态与示证情态类似,主要是中古藏语时期产生出来的。第六章藏语的责任情态。与认知和示证情态不同,藏语的责任情态保守程度很高。现代藏语方言的责任情态与古藏语存在明显的继承关系。与示证情态和认知情态是后起的创新现象不同,藏语的责任情态与一些藏语支语言可能存在同源关系。第七章藏语的动力情态。藏语的动力情态既有保守性又有创新性,保守性体现在藏语方言的多数动力情态标记来源于古藏语。创新性体现在现代藏语方言的动力情态标记往往不能单用,须后接示证系统的语法标记,特别是表达非自我中心意义的语法标记。而这些语法标记是后起的,是古藏语没有的。第八章结论。归纳陈述全文主要观点,关于藏语情态范畴的历史演化脉络总结出八条规律,并且做出了藏语情态范畴的语义地图模型。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为谋求中华民族之富强,中国的知识分子前仆后继,始终进行着不懈的努力。然而,努力中隐伏着焦虑,交织着彷徨。此种复杂心境,在近代中国早期先进知识分子当
中照照明奖是由中国照明学会设立,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正式批准的中国照明领域唯一重要奖项。该奖项旨在奖励国内外照明领域中,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科技及设计成果推广应用
破产理论主要应用于风险管理过程的稳定性研究中,即应用于预测保险公司因风险导致破产的概率,能够对经营者制定方针政策给以借鉴和指导。在破产理论中,研究的很多风险模型往
<正>随着近些年丝网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丝网印刷油墨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包括不同功能、不同应用范围的丝网印刷油墨产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热闹景象。许多的油
《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所收約65000條詞能够體現現代漢語詞彙系統。這些詞不全是五四以來產生的,甚至也不全是鴉片戰爭以來產生的新詞,而是有相當多的詞或來自於先秦,或來自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