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提出的一系列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其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课堂参与是学生在行为、情感、认知上的思维活动,在教师创设的参与条件下平等地参与课堂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变为引领课堂的主导者,而不是主宰者,一节课的效率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问策略,这也是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问策略是课堂的一条线,贯穿始终,因为没有一节不存在提问的课堂,这就凸显了问题的使用和提问策略在日常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价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应用提问策略时,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比如,问题准备不充分,提问过于容易或者学生摸不着边际,提问太随意,没有起到提问的真正作用,教师对学生作答的反馈不充分等等。因此本文旨在从教师和学生双向角度来研究怎样通过教师提问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通过查阅资料,笔者发现涉及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教师提问的类型、提问的时机、提问后的等待时间以及对学生回答的反馈等方面。提问类型主要采用的是Long和Sato所提出的课堂提问两大基本类别:展示型问题和参考型问题;有学者研究学生对课堂提问的期望以及不同问题类型、提问方式、等待时间、教师反馈等对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的影响。本文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实际的课堂观察,从教师和学生双向角度分析给出如何通过教师提问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建议。本研究将松原市艺术高级中学高二1班4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笔者在实习期间,旨在通过课堂观察等方式实地调查找出以下三个问题的答案:1.高中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类型及不同类型问题学生参与情况如何?2.提问过程中存在哪些影响学生参与度的因素?3.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提问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最后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收集学生以及教师对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现状以及学生对课堂提问的态度和期许的反馈。本研究以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斯温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说以及隆的互动假说为理论基础,建立理论分析框架。首先,笔者通过问卷将学生和老师对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现状以及对课堂提问的态度和期许做初步了解。基于课堂观察,笔者通过课堂提问类型分布、课堂问题表述及修饰、提问后的等待时间及反馈等因素分析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策略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影响。然后通过面向学生以及教师的访谈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最后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归类分析。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得出以下三点结论:第一,教师合理、有效地运用课堂提问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第二,课堂提问类型单一,应增强问题设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第三,给予学生的候答时间以及反馈不够充分、细致,课堂氛围不够和谐都是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