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叠合承重墙结构的理论分析及应用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rgeS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叠合承重墙结构体系是一种新型的节能建筑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结构体系墙体是采用内附保温层(聚苯板)的混凝土预制槽型板及L型板,通过现浇混凝土柱和梁连接成整体,具有整体性好,施工快,保温隔热性能好的特性。 课题组前期进行了混凝土叠合承重墙体低周反复试验和有限元的模拟分析得到:混凝土叠合承重墙结构体系中现浇梁柱形成隐形框架能很好地约束预制板,而预制板又能很好地支撑外部梁柱,两者协调工作,其在不同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力学模型。弹性阶段—等效为整体工字型弹性板模型;弹塑性阶段-框架斜压杆模型;破坏阶段-密柱框架模型。 在课题组前期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混凝土叠合承重墙体结构的承载力影响因素,抗震能力及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主要内容和重要结论有: (1)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从剪跨比、竖向压应力、边柱和梁的截面尺寸及配筋变化、预制板的宽度等不同参数探讨了墙体的受力性能,破坏模式及在地震作用下的薄弱环节,通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推导了剪跨比和轴压比对墙体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公式。 (2)在对静力弹塑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预制板等效为斜压杆入手建立了12层墙体的框架斜压杆模型。通过对该结构模型的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得到了该结构体系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关系,结构的层间位移,墙体构件的破坏顺序,对墙体的抗震能力进行评估,为实际工程应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3)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建立和完善混凝土叠合承重墙结构概念设计原则,墙体截面设计方法。通过一个具体的工程实例,对混凝土叠合承重墙结构的截面、配筋及连接构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部分内容已被纳入《自保温混凝土房屋结构技术规程》(苏JG-T029-2008),为混凝土叠合承重墙结构设计理论与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 FAST)是我国在建的世界上最大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属于“十一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FAST主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以其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成为我国墙体材料中的主导材料。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把好建筑
基坑工程作为一个临时性的工程,会对临近建筑的沉降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在系统的总结相关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深基坑数值模拟及优化理论研究的需求和发展现状,以安徽置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强度高、延性好、抗震性能优越、施工方便等特点。国内外学者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及节点的力学性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关于如
近三十年来,应力波反射法以其低成本、易操作的优势在全国各地的桩基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一维应力波理论,并且实际检测中主要用的是纵波。但是纵波对
特大跨度的劲性骨架钢管混凝土拱桥由于自身跨度大、刚度大,温度效应对其影响不容忽视。在日照或者寒流等温度作用下,拱圈结构容易产生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的拉应力从而使混
建筑火灾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其中多层建筑火灾占较大比例。绝大部分城市的住宅或者商业楼都是以多层建筑为主,这类建筑使用功能多样,后期间隔改动较大,人为造成
在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过程中,常采用桩-网复合结构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工程性质较差的深厚软土,部分地区的软土下存在着具有不同倾斜程度的承载
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构件及节点,而对框架结构的研究较少。为使其在高烈度地震区的应用具有充分的试验与理论依据,本文进行了相关抗震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