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然山水作为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对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在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自然生态环境,从而导致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不够、城市结构与自然山水格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山水作为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对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在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自然生态环境,从而导致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不够、城市结构与自然山水格局的关系不明确、城市地方特色缺失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城市设计入手,选取西安市长安区作为案例,试图探讨一种将自然山水与城市空间结构相融合的城市设计方法与途径。
首先,论文在介绍和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自然山水的基本要素、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形式及其特性以厦自然山水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论文重点探讨在总体城市设计中将自然山水与城市空间结构形态融合的方法,并分别从自然生态、自然山水景观、自然山水文化三个方面对自然山水与城市空间结构形态融合的城市设计方法进行了分项探讨。其次,笔者结合长安区实际案例展开研究,对长安区山水格局的特征进行了剖析,并对其城市空间结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自然山水与城市空间结构形态融合的城市设计方法与长安的实际相结合,提出相应的城市设计对策。结合案例的分析,旨在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方法,从而建构基于自然山水格局的总体城市设计方法体系的框架。最后,在具体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山水城市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在城市设计中,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保护自然山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自然山水资源,构建良好的城市景观;挖掘地域山水文化,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逐步从单一化的功能走向多种功能的交通综合体建筑。作为轨道交通综合体的类型之一,区域中心型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外部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子系
位于浙江省苍南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蒲壮所城,保有明代海防抗倭设施体系,是在卫所制度框架下形成的防御性设施,具有很高的史证价值。如何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成为本
目前,全球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民族建筑受到巨大冲击,传统民族建筑被同化现象日趋严重。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选取了中国云南(傣族)传统民族建筑与老挝(琅勃拉邦)传统民
本文以“苏式”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从西方建筑学理论——符号学的角度对“苏式”公共建筑进行归纳和分析,在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意识形态和建筑理论思潮的充分研究基础上,深入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即地铁,是城市地下交通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合肥于2016年开通第一条地铁线路,至今已有两条线路投入使用。合肥轨道交通十字架线路形式已基本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开发区已经成为试验田性质的存在,主要任务是对外开放经济和在内发展经济,既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使城市内部空间的架构更加合理。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国国力的增强,居民的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日益高涨,这就促使中国功能性的建筑(如音乐厅、影剧院等)的加速建设,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功能性的建筑已
北京的门头沟区因地处山区,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外界环境影响少,还是延续了一种相对缓慢地内部演变方式。村落建设上没有遭到严重破坏,村落空间、村落格局基本保持原汁原味,
闽南地区是非常有地域特色的地区。提到闽南地区一般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色彩绚丽的红砖建筑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红砖就是闽南地区建筑的标志和象征。在闽南地区,红砖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