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式钢制储罐是石油储运中重要的工业设施,其容积越来越大,基础浮放(即无锚固)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实际中的储罐完全锚固是不经济的而且也是不能保证在任何时候都是完全锚固。所以,许多储罐或者没有锚固在基础上或者只是部分锚固在基础上。在高强度地震作用下,储罐趋于向上提离并以高度非线性方式响应。在过去的地震期间研究提离储罐性能表明这些体系很容易破坏。而传统的抗震设计研究主要从改变刚度和强度以确保储罐体系。 抗震结构的性能一般包括弹性性能和非弹性性能。非弹性性能也称损伤性能。由于防止结构发生各级破坏是抗震设计的主要目标,因此抗震结构性能实际上指的就是结构的损伤性能。 近几十年来的震害经验和各国学者的研究表明:由于地震是一种往复作用,并且地震动持时一般很短,因此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损伤不仅与最大变形有关,还与结构的低周疲劳效应所造成的累积损伤有关。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不能反映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低周疲劳效应,也不能定量地反映人们对于结构损伤性能的具体要求。因此,更为合理的抗震设计应该按照结构在未来地震作用下的损伤允许值来进行设计,由此产生了基于损伤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 本文所进行的研究从提离机理出发,建立评价提离地震损伤性能评价方法和相应的震害等级损伤性能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所作的主要工作包括:(1)立式钢制储罐抗提离机理的研究。(2)建立立式钢制储罐地震损伤模型。(3)以储罐基底变形和累积滞回耗能作为地震损伤参数,建立基底变形加能量为参数的基于地震损伤性能的损伤指数函数,形成以损伤指数为允许值的抗提离效应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4)建立评价提离破坏等级的损伤指标体系。并对典型工程进行数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