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建筑环境几乎集合了古人对“木”这种生态材料的最先进、最完备的应用技术。营造一座建筑物使用的木材往往可以占到总材料比例的70%,甚至更高。“木”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广泛而且长期的使用,主要归因于其具备的内在优势,诸如:取材方便、适应性强、较强的抗震效果、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等。因此,尽管“木”存在易遭火灾、易腐烂等根本性缺陷,古人却并未放弃过对它的使用。本文从古人广泛使用“木”于建筑着手,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信息收集,加以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横纵向对比分析,就“木”在中国传统建筑环境中的应用思路一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透过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文化背景等表象,研究古人广泛应用“木”到建筑环境中的农业、经济、风俗、宗教等背景。再结合不同宏观语境下的历史演进逻辑,针对古人将“木”广泛应用于传统建筑环境所反映出的朴素的传统设计思路,归纳出古人应用“木”的核心精神——和。通过研究学习,借鉴古人应用“木”到建筑环境中的实践经验和应用思路,帮助我们唤醒对自然的历史敬意和真挚情感,以更理性的方式去建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