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重点分析和比较了“新写实”小说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两个重要的阶段,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和五六十年代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异同,推论出“新写实”小说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继承与超越,属于现实主义的大范畴。这些作品体现出了独特的美学特征,即反映生活力求逼真,还原了生活的原生状态;以卑微、平庸的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为主要题材;不追求精巧曲折的情节结构,而以时间的自然流动进行叙事,对此前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在继承中又有超越。“新写实”小说中讲述的一幕幕几乎无事的悲剧,也是对古老的悲剧形态的新发展。就社会学价值而言,“新写实”小说将关注的视角下移至普通小人物的身上,塑造了一系列的世俗化的典型人物,描摹了一幅幅的市井风俗画。有效地改善了文学与读者之间日渐疏离的紧张关系,对普通读者的日常生活具有很好的启迪和激励意义,为社会学和民俗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