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赖于经济和社会条件,而经济和社会发展又要依靠科学技术。在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就是科技成果转化,即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转化成为物质形态的生产力的过程。 目前,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大多还只限于定性的论述。系统的定量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对我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定量分析在国内还是首次。 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医药新产品或新技术从研制经过生产技术定型直至商品上市获得成功的过程。我们从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分配机制三个方面分析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并根据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设立医药科技成果商品化率、药物临床前研究成功率、临床研究与技术开发成功率、商品成功率四项阶段性指标,对转化情况进行评价,然后将四者合成,形成一个计算转化率的总指标。我们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收集了所有能够收集到的资料和统计数据,结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药行业科学技术统计数据库”中的资料,本着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原则,运用系统理论、层次分析法、系统动力学理论,首次定量计算了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各阶段的成功率和最终转化率。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医药科技成果的不同转化模式进行了比较评价,并对转化的障碍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重点对医药科技成果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及其存在根源进行了探讨,我们的结论是: 1、医药低水平重复研究是现行政策,体制及开发条件下的必然结果,而不是偶然表现; 2、大型企业有条件,有实力却不愿在产品创新方面实行领先战略,中小企业有压力、有动力,但受条件约束,多数情况卜只能实行追随战略,这是导致我国医药科技开发低水平重复的主要根源: 3、医药科技投入不足,科技资源配置失当; 4、重复和低水平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 我们对低水平重复导致的新药有效寿命周期过短,新产品开发难以有效促进医药工业山粗放型向集约型、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仿”小能养“创”的原因等问题也进行了分析,同时惜鉴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和成功经验,最终提出了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