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大学生正值性生理成熟、性意识萌动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转型及西方思潮的冲击,尤其是“性解放”和“性自由”等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性态度和性心理等也随之受到影响。同时网络的飞速发展和信息获取的便利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接触性相关内容的机会。上述社会变化和大学生身心所处的发展阶段,对其性健康带来了影响。非正规的认识渠道会造成性认知的偏差和性行为的增加,最终导致危险性行为、意外妊娠、流产和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等严峻的生殖健康问题日渐突出。本研究旨在了解并分析当代大学生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该群体性教育需求及其存在的问题,帮助大学生正确学习性知识,培养正确的性态度和性行为,从而促进大学生的性健康。为高校逐步重视并开展性教育工作,实施合适的干预措施,针对性地进行性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 2019年9月至11月,在中国东部浙江省、中部河南省、西部云南省三个省份抽取三个层次(211或985工程院校、省重点建设高校和省普通高校)共9所高校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按年级进行分层抽样,通过网络匿名自填线上问卷,本研究最终纳入的样本量为5965。研究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 本次调查共回收自填问卷666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965份,问卷有效率为89.5%。1.一般情况:在5965名大学生中,男生2222(37.2%)名,女生3761(62.8%)名;年龄在15-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9.89±1.46岁。5196(87.1%)名学生认为自己是异性恋,158(2.6%)名学生认为自己是同性恋,287(4.8%)名学生认为自己是双性恋,324(5.4%)名学生认为自己不清楚其性取向。2.性知识情况:5965名学生的性知识平均得分为6.19±2.57分,正确率为47.6%。平均每道题有20.9%的学生回答不知道。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级、就读省份、院校类别、专业、性取向、童年居住地、平均月消费水平以及父母最高教育水平均是性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3.性态度情况:对婚前性行为、同性恋、不发生危险性行为、限制未成年人观看色情内容持赞同意见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4.6%、53.5%、54.2%和82.7%;不同性别、年级和院校类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恋爱和怀孕情况:5965名学生中,3344名(56.1%)学生交过男/女朋友,其中超过一半(68.3%)学生没有和男/女朋友发生过性行为,但有330(9.9%)名学生和多个男/女朋友发生过性行为。1889(31.7%)名学生正处于恋爱中。在当前恋爱关系中,777(41.1%)名学生发生过性行为,且93(12.0%)人怀孕,而其中39(41.9%)名学生选择了主动堕胎。5.性相关行为情况:5965名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8.7%(男性27.0%,女性13.9%)。多个性伴侣现象、初次性行为年龄<18岁的比例分别为35.8%和15.3%。73.9%的学生在首次性行为中采取了避孕措施,但仍有292(26.1%)名学生未采取避孕措施。关于避孕药具获取途径中,52.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不需要获取避孕药具,药店和网上购买获取避孕药具分别占29.8%和20.4%。2602(43.6%)名学生发生过自慰行为。男生中有1585(71.5%)人发生自慰行为,女生中有1017(27.1%)人发生过自慰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性别、年级、就读省份、院校类别、专业、性取向和平均月消费水平是学生发生性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6.性教育需求情况:5965名大学生中,3881(65.1%)名学生表示愿意学习更多性知识。想学习的性教育内容从多到少排列依次为性及生殖健康(73.6%)、两性关系(70.1%)、青春期健康(59.6%)、性传播疾病(59.1%)和避孕措施(54.0%)。超过半数的学生希望通过互联网学习性知识(75.2%)和性健康专家提供性知识课程(68.2%)。研究结论1.大学生性知识水平总体仍不高,存在性知识薄弱甚至空白的问题。女生、低年级、学校所在为云南省和河南省、就读于省普通高校、理科类专业、童年居住地为农村、月平均消费水平越低和父母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大学生性知识得分越低。这种现况容易导致危险性行为的发生,应针对性开展相关内容性教育。2.大学生性态度总体由保守趋向开放。对一夜情的态度相对保守,对婚前性行为、同性恋等的态度相对开放。3.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低,但是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男生、高年级、学校所在为云南省和河南省、就读于省普通高校、文科类专业、高消费水平、同性恋和双性恋的大学生更有可能发生性行为。提示应针对上述人群开展相应安全性行为教育。4.大学生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的现状显示大学阶段仍需加强性健康教育,适龄适度的网络性教育成为大学生更愿意接受的性教育方式。本研究为相关部门实施性教育内容和途径提供了科学依据,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