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中小企业的数目十分庞大,占所有企业总数量的绝大比重,最近几年更是已经发展为国民经济重要的中坚力量,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坚实基础,为处理民生问题、推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展现着巨大的作用。国家与社会也愈加重视中小企业的成长,特别是关注中小企业融得资金的效率问题。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处于成长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活力,但由于自有资本不足,必须依赖从外部融得资金支持,而银行等金融机构认为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偏小,对其偿债能力存在顾虑,因此不愿进行借贷或是发放的额度过少,与此同时,沪深两市同样具有中小企业难以逾越的较高市场准入门槛。所以,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进步受到融资难问题的制约,这种情况更是会阻碍国内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为解决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新三板的建立。新三板主要致力于为创新、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区别于昔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时仅仅着眼于成长后期或是成熟期的大中型企业,新三板则将目光转移到创业前期或是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从而带动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的支撑前移,助力中小企业更早更快地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业务。可见,新三板的建立进一步提高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资金容量,使各种金融资本得到了强有力的聚集。新三板互联网企业是属于信息技术业下的二级行业,截至2016年1月,共有190家互联网服务及相关的企业挂牌新三板,占新三板挂牌公司总家数的3.70%,而且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未来在新三板的占比必然是持续走高的态势。本文从新三板和互联网两个研究热点着手,首先,对国内外有关融资效率的研究进行分类整理,了解当前研究情况,挖掘研究创新之处;随后,通过数据剖析新三板互联网公司的融资现状;尔后,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建立DEA(CCR和BCC)模型,确定科学的四种投入(资产总计X1、营业成本X2、研发费用X3和资产负债率X4)和三种产出(营业收入Y1、资产周转率Y2、净资产收益率Y3),对新三板互联网企业的融资效率实行实证研究,获取综合融资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报酬的分析结果,并依据模型运行结果得出相应的文字结论:第一,新三板互联网企业的融资效率水平较好,2014年一半的企业达到融资效率相对有效的程度。第二,新三板互联网企业融资效率水平逐年提升,整体属于高水平的优化。第三,近年来在新三板市场挂牌的互联网企业属于优质企业,均具有较高的融资效率水平。第四,新三板互联网企业的综合融资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值均大于1,说明新三板互联网企业的融资效率处于逐年不断上升的趋势。第五,新三板市场中的互联网企业为提升自身融资效率需要在投入和产出两方面进行优化,通过调整资产总计、营业成本、研发费用与资产负债率降低融资投入成本,并且通过调整营业收入、ROE(加权)和资产周转率增大融资产出效益,最终实现融资效率的最优化;最后,针对实证分析中发现的新三板市场融资效率的存在问题,对企业、市场和国家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