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别》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991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昭和20年9月5日,朝日新闻社首次刊登了太宰治的新作《惜别》。虽然作品是在日本战败后才出版发行的,但毫无疑问,却是在战争期间写成的。这部作品是以鲁迅这样一位实际存在的外国作家,特别是年轻时代的鲁迅——仙台医专留学时代的周树人为原型创作的。而且,《惜别》是太宰治在战争时期,响应内阁情报局和文学报国会的号召而创作的唯一一部“国策文学”作品。《惜别》这部作品特别引入注目的地方,表现在其创作题材的特殊性(是一部将仙台留学时代的鲁迅作为主人公来思考中日关系的传记体小说)、创作时间的特殊性(书写于中日战争末期、但在战争结束不久后才出版)、创作动机的特殊性(文学报国会的邀请与太宰治自身创作欲望的二重性),以及作者与作品中人物关系的特殊性(背负着颓废、自虐形象的太宰治与作为中国国民灵魂的鲁迅两者间的落差)。笔者认为,正是在上述这些特殊性中隐藏着关于这部小说而产生的各种问题点的根源:如对战争时期微妙而又复杂的状况意识、对太宰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立场的阐释、对该作品的文学性评价以及对作品中思想的批判等等。本论文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绪论:对本论文的目的及研究对象进行概述。第一章:整理相关的先行研究,特别是对迄今为止有关《惜别》的评论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第二章:在探讨《惜别》所体现的太宰治的战争观和鲁迅形象之前,首先考察了该作品创作期间的社会背景。笔者认为,正是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导致了太宰治创作动机的特殊性。本章对创作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太宰治的执笔动机等方面进行了考察。第三章:分析《惜别》中所表现的太宰治的战争观。人们在战争状态下的心理活动是处于通常状况下的我们所无法理解的。从《惜别》看来,太宰治既不是单纯的厌战或单纯的好战,而是既具有一种抵抗意识,而又具有一种日本必胜的意识,笔者认为应该从这两方面来分析太宰治的战争观。第四章:对《惜别》中鲁迅形象的形成过程、太宰治式的鲁迅形象的特殊性以及太宰治对仙台幻灯事件的独特解释进行了分析和考察。第五章:本章试图结合具体例子来说明我们一般中国人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与太宰治笔下的青年鲁迅形象之间的差异。而且就在我国被固定化的鲁迅形象和《惜别》中作为文学青年的鲁迅形象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语:总结全文,对今后的课题研究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正>当前,我军正处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推进我军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最根本、最紧要的,是在提高官兵
本文是一篇翻译项目报告。该翻译的原文为Global Trend2030: Alternative Worlds第一章节,作者为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收录于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出版的《Global Tren
<正>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瓦当,出土于西周中晚期的宫殿建筑群遗址,当时瓦当的制作是先制成园筒形的陶坯,然后剖开坯筒,入窑烧造,四剖或六剖为板瓦,对剖为筒瓦。故"瓦解"一词即
期刊
紧凑城市是西方规划学者针对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城市空间规划模式。本文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论入手,介绍紧凑城市理念的定义、理论以及演变,并结合我国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常起病于老年或老年前期,多缓慢发病逐渐进展,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而其确切发病机制仍
喹诺酮类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而用于多种感染的治疗。但随着它的广泛应用,其耐药性也在快速增长。本文就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应用、毒副作用、耐药机制和发展前景
帕拉米韦(Peram ivir)是一种以流感病毒表面糖蛋白神经氨酸酶为作用靶点的新型环戊烷类抗流感药物。本文综述了帕拉米韦的合成工艺、作用机理、药效学、药动学、临床研究及毒
<正>自2003年以来,成都市经历了6年的统筹城乡发展实践,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相适应,城乡居民就业形式由"正规单一"向"灵活多
引而不发,跃如也──谈初中语文学法指导牡丹江市铁路二中徐燕妮“引而不发,跃如也”是一种较高的教学境界,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学法指导是通往这种境界的一条途径。初中语文教学
目的:了解剖宫产的原因及指征的变化,探讨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以降低剖宫产率。方法:总结分析2004~2006年剖宫产的病历资料,并与同期自然分娩组进行对照,采用随机抽样取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