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近地空间节点形态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wangshilei1985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轨道交通建设正在飞速发展,由于大量人流汇集,为许多便民服务和商业活动提供了发展契机。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空间的整合,一方面拓展了城市空间,促进了城市、建筑、交通的综合发展;另一方面还提供了舒适的步行、换乘及休闲空间,改善了城市的整体出行环境。因此,本文以轨道交通近地空间为研究重点,以精选的优秀轨道交通一体化案例为分析对象,以图示分析和建模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以人性化需求为出发点,从以下三个层面强化轨道交通与周边城市空间节点的设计要点:在交通出行上完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满足人们对于便捷舒适交通出行的需求;在功能上与出行及相关城市生活的互动;在环境景观上与人们城市体验的契合。以期在设计手法上为我国轨道交通近地空间的城市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结合不同交通工具的使用特点和人性化换乘需求,认真梳理了不同状况下人流、车流的组织特点,并强化步行系统在换乘接驳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通过理论与案例分析,围绕人们相关城市生活体验,对轨道交通近地空间进行了分类,并就其功能及布局进行了归纳。第三部分,在解决好轨道交通节点近地空间基本的功能布局及交通出行换乘的基础上,分析对比研究优秀案例中节点环境的特点,从人性化的城市体验出发合理构建节点的立体化形态,从而与城市环境和空间认知相契合。第四部分,综合以上三个部分的设计要点,结合优秀案例,总结出轨道交通近地空间的空间形态特点及模式。通过以上四方面内容的研究分析,本文旨在归纳总结轨道交通近地空间在接驳换乘、功能布局、空间形态和环境特色方面的设计要点,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
其他文献
城市风景区处于中国风景区体系之中,具有一般风景区的特征和价值.城市风景区的产生是因为这类风景区历史上与城市发展联系紧密,现阶段城市快速发展,不断外延,城市内部和城市
中国正面临着城市社会的来临!中国正从五千年的农业文明中走出,走向完全意义上的城市文明!在推土机和水泥搅拌机隆隆作响的今天,昔日多姿多彩、各具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在日益消
学位
市政建设是近代上海都市形成与发展历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的市政控制与市政设施更是具有深层意义的影响因素。但因其往往为近代上海绚烂而直观的建筑艺术成就所掩盖而成为
学位
随着九十年代我国新一代校园建设的高潮,高校校园规模和面积都在不断扩大,传统大学生生活区在高校后勤社会化背景的推动下出现了走向校外的趋势,产生了各种类型的大学生校外居住
近几十年来,建筑产业化和建筑信息模型风靡了全球的工程建设行业。建筑信息模型的兴起及推广为工程建设行业解决一些以前不能够处理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建筑产业化过程中
当前经济转型期间,我国土地利用制度发生了巨大变革。传统的土地无偿划拨制度逐渐被土地的有偿使用制度所代替,土地市场正在形成。土地利用规划中的效率与公平应该成为平衡个体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公共服务水平作为衡量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大中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不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建筑由静态的功能容器转化为动态的有机传媒介质,由石头的史书成为变幻的互动空间,这使人们的想象力和认知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商业空间信息界面为人们提
商业牌匾是连接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有效桥梁。它不但关系到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经济利润,而且还会影响人居环境的质量和整个城市的意象,因此最终会影响到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旧建筑再利用的实施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多层面的系统。针对其复杂性,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旧建筑再利用理论及历史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工程实践的三个案例,着重探讨旧建筑再利用实施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