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端康成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自幼形成的孤儿情绪和浓浓乡愁,使他与生俱来具有赞赏日本传统美的感悟。川端康成喜欢描写具有“卑贱美”特征的女性,体会底层女性细腻情感中表现出的淡淡哀愁及背后蕴藏的对命运的悲叹和对无常的感伤;川端康成文学忠实地立足于日本古典文学,维护并继承了纯粹的日本传统的文学模式,将“愍物宗情”、风雅与幽玄以及无常观完美地展现出来;作为新感觉派代表的川端康成,将西方现代主义融入日本古典文学创作,既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又保留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很值得中国作家借鉴。上世纪80年代,川端康成文学被大规模译介到中国,迅速进入中国作家的视野,对中国作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特别是在一个文学观念和文学环境以及整个社会思想都经历着重大变革的时期,这种影响尤其明显。中国作家的审美心理受川端康成文学审美情趣影响,是中国作家的主观选择。从外部原因看,文学环境的发展变化,使中国作家主动接受川端康成文学影响;从内部原因看,顺应了中国作家想要提高自身创作水平而主动接受川端康成文学影响的主观要求。余华和王小鹰是受川端康成文学影响的中国作家的代表。作为将余华带入创作之路的启蒙者,川端康成文学的影响不仅明显表露在余华的早期作品中,更是深深地体现在余华的审美心理塑造上,伴随其创作过程的始终,余华作品中关注具有“卑贱美”特征的小人物的取材角度和审美对象的选择,对细部的描写及对细节刻画的审美追求,都是深受川端康成文学影响的产物。王小鹰在评价川端康成文学时,带有女性特有的审美心理,或者说具有愍物宗情、风雅、幽玄等审美情趣的川端康成文学,更易被偏好纤细情感的女性作家所接受,受川端康成文学影响,王小鹰将女性母题作为创作的主要审美取向,并且在创作中偏重于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细腻情感并以此作为获得审美体验的方式。中国作家受川端康成文学影响,与中日两国在文学与文化上有着共同的美学追求和审美倾向有关,同时也应看到,中国作家对具有超政治性的日本文学传统表现出的排斥反应,将川端康成文学对中国作家的影响限制在审美心理的范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