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别处理制度实施后,一些公司采取应急手段撤销了特别处理,但因财务状况继续恶化,经历了不止一次的特别处理;而有些ST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后,分析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真正地解除了财务困境。本文通过对这两类公司的分析比较,发现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水平的高低是这两类公司遭遇不同命运的深层次原因。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方面,其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研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ST公司撤销特别处理的影响,有助于启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也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第一章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方法等内容;第二章介绍了文章涉及的理论知识及相关概念,具体包括委托代理理论、契约理论、激励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并对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概念进行界定,同时介绍了特别处理制度的相关知识;第三章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对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对ST公司撤销特别处理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第四章采用非参数检验及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五章总结了研究的结论与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建议。通过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次数、监事会规模、监事会持股比例等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指标确实对ST公司成功撤销特别处理产生积极影响。但也注意到我国部分ST公司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设并不完善,这就启示我国上市公司应从公司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出发来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从而提高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