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服刑人员冲动性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na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刑人员的攻击行为,一直是监狱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也是心理学家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一般攻击模型和社会支持缓冲器模型理论,探讨男性服刑人员冲动性对攻击行为的影响过程,以及道德推脱和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广东省某监狱524名男性服刑人员为被试,以问卷为形式,对被试的攻击行为、冲动性、道德推脱和社会支持进行测量,运用SPSS和AMO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男性服刑人员攻击行为与冲动性、道德推脱呈显著正相关,男性服刑人员社会支持与冲动性、道德推脱、攻击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男性服刑人员道德推脱在冲动性与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要大于冲动性对攻击行为的直接效应。(3)男性服刑人员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会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4)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男性服刑人员攻击行为在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前科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服刑人员冲动性在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犯罪类型、前科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服刑人员道德推脱在年龄、文化程度、前科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服刑人员社会支持在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前科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男性服刑人员冲动性、道德推脱均可正向预测攻击行为,社会支持是男性服刑人员冲动性、道德推脱、攻击行为的有效保护因素;男性服刑人员道德推脱在冲动性与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能有效缓冲高冲动性男性服刑人员的道德推脱水平和高道德推脱男性服刑人员产生攻击行为的风险,对低道德推脱男性服刑人员则会产生逆向缓冲作用。
其他文献
文学经典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关键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文学经典阅读教学中存在单一化、模式化的问题,亟待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寻找文学经典阅读教学的发展之路。不同的地域文化可以孕育出截然不同的文学经典作品,不同地域的人对同一部文学经典作品的理解有所不同,为了提高文学经典阅读的教学效果,笔者尝试从地域文化对高中生文学经典作品理解的影响出发,探讨文学经典阅读的问题。广东省罗定市是粤西地区的教育重点区
2020年新年,是一个不平凡的新年,由于疫情导致春节假期后所有学校推迟开学。恰逢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教育的方式不但能与时俱进也能应付突变情况。为了让学生在家也能和在学校一样学习,所有学校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大中小学都采用了线上授课的方式实现网上开学。所有老师和学生的手机或电脑里多了几个网络直播平台。各大平台也纷纷响应号召,开放在线直播。笔者的研究把本该用于线上的翻转课堂结合微课和导学案应用
在全国众多城市曾有过的租界中,唯独广州沙面还拥有着清晰的边界,完整的格局,这实属罕见。且其中的沙面近代建筑群于1996年被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首批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对象的西方古典式建筑群。现今新的时代里,沙面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作为广州多元文化格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其整体风貌环境的保护则更显重要与急迫。沙面租界区色彩是其中整体风貌的直观展现,蕴藏着丰厚的历史信息,是研究租界文化和广州
与生命对话,同自然和谐相处,是儿童感受生命欢乐和美好,获得内心纯洁与宁静的源泉。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逐渐与大自然产生距离甚至是完全脱离,衍生出很多自然缺失、身心健康不全等“现代病”。小学美术课程蕴含丰富的自然元素,美术教育与自然教育有机融合是儿童回归自然,医治“自然缺失症”的有效途径。但传统课堂大部分在室内展开,校内实践和外出写生的机会不多,为了让学生在美术
幼儿情绪理解能力是指幼儿理解情绪原因、结果的能力,还包括能根据已有情绪信息应对自我和他人情绪,并产生适合的情绪反应的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人逐渐意识到情绪情感对幼儿心理健康、社会性发展等有很大的影响,能起着强烈而明显的动机功能和交际功能,不是从属于其他心理活动的“副现象”“副产品”。而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与幼儿交流的重要形式,已有研究认为,父母教养方式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3-6岁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
近年来,各地深化医改,要求公立医院加强运营管理,以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同时为有效提升公立医院科学、教研、预防等中心业务提高效率提供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目前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现状分析,针对现状提出五个方面建议:建立健全医院运营管理组织体系、重视运营管理意识的培养推进业财融合、打通信息孤岛建设运营管理体系、规范财务管理完善财务管理体系、重视运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进行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建设初探,从
流动性语境中,流动群体因其承载的源地文化基因与在地饮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地陷入维系源地饮食与融入在地饮食的两难境地,从而引发了饮食调适与身份焦虑等问题。尽管学界探讨了流动群体在不同饮食文化影响下的调适策略,但大多将固守源地文化与接纳在地文化进行对立,忽视了个体能动的协商过程。论文基于文化地理学视角,以广州流动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在跨地方饮食适应过程中采取的多元策略及身份协商。研究发现,在不同
对于自我相关信息,个体会反映出一种自我加工优势,具有显著不同于对他人信息加工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对自我相关信息的识别与反应速度更快,记忆效果与情绪唤起强度更强,这就是自我优势效应。近年来,自我优势效应的研究不仅局限于自我面孔、名字等层面,还拓展到了知觉层面,当中性图形与身份标签进行联结时同样发现了显著的自我优势效应。同时,由于工作记忆能力在个体学习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究自我优势
本文以出土文献所见虫系字与它系字为研究对象,通过摘录其字形与辞例,罗列各家考释,探索这两类字的演变分化,并根据其词性进行分类,力图呈现其运用之异同。本文分为以下三个章节:1.从虫从它之字形义集释罗列各家对“虫”、“它”二字本义的探讨,明确字形与本义之别,根据词性分类。2.从虫从它之字字用情况集释根据字用情况,分成假借、讹变两方面进行讨论。假借方面,依照词性分类,罗列各家解释。字形讹变方面,“它”因
素有“美文”之称的散文,它的语言清新隽永,情感自然纯真、形式灵活自由,意境诗意如画。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散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体,散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和难点,而目前的高中散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笔者通过散文教学现状调查数据和文献分析,发现散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散文教学内容无法确定,难以准确解读散文的内涵,随意脱离文本,没有教出“这一篇”散文的特质,教学模式化等。如何解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