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恢复期辨证分型与原穴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huxi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选择中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设立正常人群对照组,分别通过中医传统的触诊、望诊对原穴进行诊查,详细观察中风恢复期不同证型及健康对照组原穴的反应,探讨其与不同证型之间的关系,从而更进一步为临床防治中风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参照200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编写的《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中关于脑卒中的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选取已确诊为中风恢复期的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取其中风痰阻络型17例、阴虚风动型23例、气虚血瘀型20例,未纳入的27例为其他证型不属本课题研究范围。并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通过指压法与目测法对各证型组及健康对照组的十二原穴进行诊查,详细观察其反应,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探讨其相关性。  结果:①本次观察病例中,中风恢复期发病率以男性偏高,男女人数比约为1.6:1。②中风恢复期组三个证型与健康对照组的十二原穴反应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前者较后者明显;③风痰阻络证组十二穴位中最强烈的反应有太冲穴处患者觉胀感15次,痛感10次,触及结节或条索状物13次,太白穴酸感12次,麻感10次,丘墟穴痛感10次,合谷穴触及结节或条索状物10次。风痰阻络组中反应率最高之太冲、太白与健康组间原穴比较,皆为 P<0.01;④阴虚风动证组证十二穴位中最强烈的反应有太溪穴觉热感16次及脱屑10次,太冲穴觉胀感16次,冲阳穴觉热感12次。阴虚风动组中反应率最高之太溪、太冲与健康组间原穴比较,太溪、太冲皆为P<0.01,;⑤气虚血瘀证组所有穴位中最强烈的反应有太渊穴觉酸感16次,麻感10次,大陵穴现瘀斑12次,合谷穴现凹陷13次。气虚血瘀组中反应率最高之太渊、大陵与健康组间原穴比较,如表14所示,其中太渊P<0.01,大陵 P<0.05,。  结论:①本次观察病例中,中风恢复期发病率以男性偏高。相比健康组,中风恢复期组患者十二原穴可见明显异常反应。②中风恢复期三个证型中,风痰阻络证病人十二原穴中太冲、太白及丘墟、合谷最具诊断意义。阴虚风动证太溪、太冲、冲阳、太渊、太白最具诊断意义。气虚血瘀证太渊、大陵及合谷最具诊断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药理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电镜等多种科研技术与方法,以探讨复方蛇龙胶囊降低大鼠肾性蛋白尿及对足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以72只SPF级健康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