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资源数量安全评价及其安全底线测算——以乐山市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njun09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满足国内食物需求是农业安全的主要内涵,耕地为农业最重要基础资源,其安全无疑成为农业安全问题的焦点。而耕地资源数量安全是耕地资源安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我国耕地资源状况在不断发生变化,由此引发的人口一耕地-粮食、经济发展占用耕地和城市规模扩大占用耕地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这已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耕地资源安全问题开展了初步研究,纵观这些学者的研究,研究多着于耕地资源安全的概念、特征、研究内容、解决对策等方面,缺少对耕地资源安全的深入划分及定量方面的分析与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从定性和定量分析角度,通过分析区域耕地资源数量安全现状,提出耕地资源安全利用底线,为协调有限的耕地资源在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上的安排,缓解人地矛盾,保障耕地资源的安全利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根据乐山市各个区县耕地变化的不同特征和规律,采用耕地变化强度指数、包括变化量、年变化量、变化率、年变化率和变化贡献度,分析1996--2005年乐山市耕地资源时空利用变化;采用熵值赋权法并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评价耕地资源数量安全现状;同时采用耕地承载力评价方法,进一步分析耕地资源数量安全现状;基丁以上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灰色模型预测法GM(1,1)和时间序列曲线估计法,确定区域耕地资源安全利用底线。 选取四川省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乐山市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①耕地利用变化的强度指数分为四个等级:市中区和沙湾区为快速减少区;夹江县为中度减少区:犍为县、井研县和峨眉山市为一般减少区;五通桥、金口河、沐川县、峨边县、马边县为轻度减少区。市中区(0.8572)耕地变化强度指数几乎为沐川县(0.1454)的6倍;②耕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耕地利用动态度平均达到2.4259%。在上述11个区县中耕地利用变化动态速度和变化率的大小摊序为:沙湾>峨边>市中区>金口河>峨眉>夹江>马边>犍为>井研>沐川>五通桥。耕地利用动态度最高可达到4.5585%,最小为0.5673%。同时耕地利用变化10年间,变化量和年变化量的大小排序为:市中区>峨眉>犍为>沙湾>夹江>峨边>马边>井研>沐川>金口河>五通桥。其中年变化量最大达到796.30 hm2,最小达剑79.26 hm2;③乐山市耕地面积变化的平均绝对贡献率达剑9.0909;各个区县耕地面积变化的绝对贡献率最大为市中区17.0337,最小为五通桥1.6954;相对贡献率平均为1.1768,各个区县耕地面积的相对贡献率最大为沙湾区的2.1914,最小为沐川县的0.4432。 (2)分析乐山市1996---2005年的耕地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①乐山市粮食生产规模不能满足人口需求,耕地资源的数量已经不能满足本地区粮食安全的需求。耕地资源数量已经趋向不安全状态。②在95%和90%的粮食自给率两种方案下,最近几年内,耕地压力指数K>1,耕地资源面临巨大的压力,影响耕地资源的数量安全。 (3)1998-2003年,耕地资源数量综合安全值处于不断减少的变化,耕地资源不安全状态越来越严重,耕地资源数量综合安全值由2003年的15.8512上升2005年的16.8769,耕地资源数量趋向安全的方向变化。 (4)未来耕地将延续原有减少的趋势。在人均400 Kg(2010年)和420 Kg(2015年)粮食需求量下,预测耕地面积2010年比耕地安全底线低12.0103万hm2,2015年耕地安全底线低13.6846万hm2,耕地面积与耕地安全底线有很大的差距。 (5)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议保证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强化土地管理、严格实施耕地用途管制,运用经济杠杆调节耕地资源利用,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实施措施等对策与建议、从而控制耕地资源数量变化速度,保障耕地资源数量安全和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
其他文献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全年雨量和降水频率极低,干旱缺水成为制约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该地区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选择适
根据流沙河流域2005年样样点调查资料,采用采用主成分、判别分析与K均值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地退化进行评价,利用传统统计和方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不同土地退化程
坡沟系统侵蚀产沙过程及动力学机理研究不但对揭示土壤侵蚀过程机理、深化土壤侵蚀规律研究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科学地指导流域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论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