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力衰竭(心衰)是多数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具有高患病率、低知晓率、高再入院率、高死亡率等特点,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预后可有多种评估方式,目前还在进一步探讨中。心脏超声心动图的一些参数已经应用到上述评估中,如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等,但由于传统超声观念陈旧,各项超声指标之间缺乏整体认识,部分经典超声参数如二尖瓣反流(MR)、三尖瓣反流(TR)等缺少评价,临床应用受限。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传统超声心动图指标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长期预后价值进行整体评价,通过分析多个经典超声参数,建立心衰患者基于心脏超声的长期不良预后危险分层,实现非侵入性、快捷、准确的预后评估,并协助临床医师制定治疗策略,推广心脏超声在基层的应用。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279名(平均年龄69.37+12.34岁,38.9%女性),随访6-7年,以死亡为研究终点,进行长期生存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肺动脉压力(PASP)、二尖瓣反流(MR)、三尖瓣反流(TR)、心包积液(PE)等指标,结合胸片确诊的胸腔积液(P1E),并对上述指标进行ROC分析,同时应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模型),对上述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最终获取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研究结果:174名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死亡,平均随访时间44.11+29.43月,整体全因死亡率为 62.37%。LVED,LVEF,MR,PASP,TR,PLE,PE 等指标在COX单因素分析中均与全因死亡有相关性。LVEF(>34.5 vs.<34.5%)和PASP(>50.5 vs.<50.5 mmHg)在进一步的COX多因素分析中P>0.05,与远期不良预后无显著相关性。LVED(>56.5vs.<56.5mm),MR(MR0versusMR1,MR0 versusMR2),TR(TR0 versus TR1,TR0 versus TR 2),PLE,PE 在多因素分析中均为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重度MR(MR2:EROA/LAA≥0.4)的死亡率较轻度 MR(MRO:EROA/LAA≤0.2)升高了 2.78 倍(95%CI2.144~3.594p<0.01)。重度TR(TR2:RJA/RAA>41%)的死亡率较轻度 TR(TR0:RJA/RAA<19%)死亡率升高了 2.43 倍(95%CI1.692~3.501 p<0.01)。研究结论及意义:LVED,LVEF,MR,PASP,TR,PLE,PE均为预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全因死亡的特异性指标,LVED,MR,TR,PLE,PE为预测远期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重度MR和重度TR与高死亡风险密切相关。虽然LVEF、PASP与慢性心衰患者的远期不良预后有一定相关性,但并非其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结合其他超声参数综合判断。心脏超声心动图以其非侵入性、便捷性、稳定性等特点,成为评价心衰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综合评价了传统二维超声的各项经典超声参数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远期预后中的价值,不仅协助了临床诊疗策略,同时为建立心脏超声对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危险分层与风险的综合评估系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