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庭发展财政支持政策现状评估与框架设计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83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治理中,家庭是最基础的单位,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个人发展和社会化的重要载体。家庭为个人提供成长环境具有私人属性,同时作为社会功能实现的重要载体又具有公共属性。家庭的健康发展,既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家庭及其成员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新时期中国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家庭结构变迁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家庭发展面临家庭功能弱化等诸多问题和风险,这些问题仅凭家庭自身能力已无法解决,急需政府、社会等外部力量的支持。但目前我国政府与家庭相关的财政支持政策,仍是民生保障领域的政策短板,家庭发展仍是社会治理领域的弱项,相关政策实施中仍存在理念落后、政策缺位等突出问题。因此,家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家庭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家庭建设的重要性,他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要注重家庭发展,要“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1)《“十三五”规划》强调要“注重家庭发展”。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明确强调要“加强家庭建设”。2021年5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在我国,解决家庭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上升。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家庭发展基本现状,剖析当前家庭发展和家庭功能重构与完善的迫切要求,深入分析我国家庭发展财政支持政策的现状和问题,认清政府财政在家庭支持保障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厘清家庭发展财政支持的总体思路,探讨构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家庭发展财政支持的主体责任框架和政策体系框架的政策客体、政策手段等主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家庭发展财政支持政策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第一,对家庭发展财政支持的必要性、理念、责任、支持重点和边界、目标等进行理论解构。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思想对家庭发展进行分析,明确家务劳动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国家应将家庭作为重要的“公共领域”积极推进其建设与发展,家庭“两种生产”和“经济问题”是政府财政政策支持的重点;二是基于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对家庭发展阶段性特点进行分析,明确不同家庭对财政支持政策的需求差异及财政应予以支持的重点家庭;三是基于对家庭、家庭发展和家庭发展财政政策的理论界定,结合公共物品理论、公共风险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社会福利理论等,对政府通过财政政策促进家庭发展的必要性、边界、理念和目标等进行分析;四是依据家庭发展的新特征分析家庭支持主体责任及主体间参与、合作和博弈关系,分析基于各主体比较优势,以及不对称权利下的优势互补、协同增效的合作模式和支持方式。在此基础上,搭建起本文对政府家庭发展财政支持具有解释力和指导意义的规范性分析框架。第二,全面梳理了我国家庭发展的总体现状、问题及原因。得出目前我国家庭具有“五化一后移”的阶段性特征:规模小型化、数量扩大化、结构核心化、功能外化与强化及生命周期中心后移;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资产拥有量和成员受教育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住房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同时我国家庭发展仍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强、功能弱化、抚养赡养能力下降、非常规家庭增多以及家庭间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最后分析了社会转型、人口发展及婚姻家庭法规等对我国家庭发展的影响。第三,全面梳理了我国家庭发展财政支持政策的历史演进和现状问题。对我国家庭发展财政支持政策所具有的“去家庭化”、“家庭化”和“再家庭化”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分析;从我国财政家庭发展的三大政策手段对两大政策客体的支持分析入手,对我国家庭财政政策的现状进行剖析,得出我国家庭支持政策的总体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政策局限于“补缺型”、“融入型”的“被动支持”,政策碎片化、目标模糊等是当前我国家庭发展财政支持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对我国家庭发展能力和家庭发展财政支持政策进行实证分析。一是运用投影寻踪方法,从影响家庭发展的内外两大因素入手,对我国家庭发展能力及其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构建了以家庭结构类型为基础、家庭经济能力为支撑、政府家庭政策为外部支持,共七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家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来测度家庭发展能力及内外部因素对家庭发展能力的影响效力。实证结果表明,影响各地区家庭发展能力的因素具有异质性,通过对影响各地区家庭发展能力的二级指标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家庭发展能力较高的省份多集中在东部地区;且东部地区强大的家庭经济能力和家庭人口素质,减弱了该地区家庭形态结构对家庭发展能力的限制。中西部家庭虽然有家庭结构类型对家庭发展的支撑,但由于经济发展能力与家庭人口素质能力不足,导致家庭整体的发展能力仍呈现弱势。从而证明经济因素对家庭发展能力的影响最大。二是,运用岭回归估计方法,研究外部支持力对家庭发展能力的影响、尤其是包括财政支持政策在内的各项政府家庭支持政策对家庭发展能力的影响力度和优先次序。结果表明,在政府支持政策中,对居民家庭人均转移净收入对家庭发展能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和教育支出(以家庭为单位),以及高龄老年人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对孤儿补贴(对家庭成员)等;同时,我国家庭发展及财政家庭支持政策效力的地区差别大、不均衡性突出。三是对我国个税与家庭相关的专项附加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对家庭发展能力的影响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该政策有助于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实现户均减税1956.56元/年;从家庭收入类别来看,中高收入家庭从专项附加扣除税收政策中受益较多;从受益家庭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家庭受益较多;从调节家庭间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作用效果非常有限。第五,家庭发展财政支持的国际经验借鉴。本文分析了不同家庭发展支持模式下的不同国家财政家庭支持政策的不同组合模式和政策选择。研究表明,对家庭给予财政支持,是不同家庭发展模式国家的共同选择;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家庭服务是各国政府支持家庭发展的三个主要手段;分析表明,强调传统家庭功能的法国实施的普惠性家庭津贴制度、强调市场作用的美国实施的家庭税收优惠政策、强调政府责任的瑞典实施的育儿和养老服务支持,以及同时强调政府责任和家庭功能的日本实施的育儿服务和家庭税收优惠支持,都对我国完善家庭发展财政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六,依据财政支持家庭发展的相关理论,基于我国家庭发展及财政支持的基本现状,本文提出家庭发展财政支持的总体思路,搭建政府主导、财政保障、多方参与的家庭发展多元主体支持框架,提出构建两面八维并重(以2×4:两个方面、八个维度为政策客体)、“三面八维”并举(以“3×8”为主要支持政策)和“1+5”为政策目标的家庭发展财政支持政策框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家庭发展财政政策的完善建议。
其他文献
太赫兹波作为电磁波谱中位于远红外与微波之间的一种电磁波,在材料科学、成像、无损探伤、生物医学、高速通信等领域具有诸多潜在应用,吸引了科研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太赫兹技术是表征量子功能材料中准粒子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深入探索材料物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发展太赫兹技术,实现对太赫兹波的产生、调控和探测就成为了科研工作的紧迫任务。其中,实现太赫兹波调控的传统光学元件由于受传统材料
自从抗生素在上世纪20年代被发现以来,在人类医学和兽医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抗生素显著降低了许多传染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被广泛用于医疗行业、畜牧业以及水产养殖业。虽然抗生素在各个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其引起的环境问题也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研究表明,抗生素以各种途径进入环境,并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同时,由于人类社会大量的生产与排放,造成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持续存在”,引起
氨基酸是一种天然可再生资源,中国目前年产赖氨酸超过300万吨,谷氨酸超过400万吨。尤其,赖氨酸等氨基酸的价格与乙烯、丙烯相当,颠覆了氨基酸价格昂贵的传统观念。以具有丰富官能基团的氨基酸为原料,通过发展新的合成方法制备高分子,不仅可以大幅降低合成高分子工业对石油的依赖程度,还能获得具有丰富功能侧基的聚氨基酸、聚酯及聚硫酯等低碳、可持续高分子材料,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上高分子合成化学的前沿和热点领域。
职业成长反映了员工在当前组织中的晋升速度和报酬增长等职业状态,是员工孜孜追求的职业结果,也是组织关注的焦点。基于领导成员交换的视角,促进高质量领导成员交换的建立是员工获得更加积极职业结果的重要途径。因此,深入分析领导成员交换对员工职业成长的影响机制,并探究如何建立高质量的领导成员交换很有必要、也很有现实意义。领导成员交换对员工职业结果的影响受到学者的关注。现有文献探究了领导成员交换与员工职业结果(
在我国“双碳目标”的宏伟蓝图下,可再生能源在国内能源体系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将会严重冲击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储能技术是支撑可再生能源普及应用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与成本的下降,电化学储能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因其较高的安全性与良好的循环性能在电化学储能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然而,北京4·16大红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的火灾
目的 探讨半夏曲的自然固态发酵机制。方法 采用免培养、纯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半夏曲发酵真菌和细菌区系构成及主要代谢功能,针对分离到的主要优势真菌的纯培养菌株,分别采用碘量法及分光光度法检测其产淀粉酶及蛋白酶情况,采用显微镜观察菌株对草酸钙结晶的破坏情况。结果 半夏曲发酵过程中检测到丝衣孢霉Byssochlamys、根霉Rhizopus、曲霉Aspergillus、米勒酵母Millerozyma、假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形最复杂、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也被称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的热力和动力作用不仅调控着亚洲与全球能量和水分循环,而且也对全球气候和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主要通过地表和大气之间相互作用过程逐步影响到自由大气。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不同下垫面上地气之间水热交换规律具有明显的差异,进而对其上层大气的边界层发展、水汽场和温度场的变化产
大多数传统聚合物在有机溶剂中易被溶胀甚至被溶解,限制了其在有机溶剂分离膜材料领域的应用。结晶型的聚芳醚酮是一类具有优异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及耐溶剂性的聚合物。然而,结晶态导致了其难以常规的方法加工成膜。现有的将聚芳醚酮制备成膜的方法主要有在浓硫酸等强酸中溶解制膜或用改性的无定型聚芳醚酮制膜。但这些方法都会导致其本身结构的不可逆改变,最终导致其耐溶剂性能的损失。本文通过氨基化-交联和化学诱导结晶两种
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sm,EC),是指有机或者无机材料的光学性质(如透过率、反射率、吸收度等)可以在电刺激下可逆地发生变化,即伴随着电解液中离子不断地嵌入嵌出,材料的氧化还原产物在宏观上能够表现出颜色或者透明度的改变。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由于具有丰富的色态、较高的着色效率和结构易调控等优势具有非常高的科研和商业价值。但目前国内外在有机电致变色领域的发展还一直局限于对传统材料的结构修饰与
本篇论文报告了三项具体工作,分别是利用质子-反质子对撞机Tevatron上的D0实验的数据进行弱混合角精确测量,W玻色子横动量谱型测量的实验工作,以及在质子-质子对撞机LHC上的ATLAS实验上开展高精度电子刻度方法的研究工作。这三项工作在物理内容和实验技术上都有紧密的联系。弱混合角(sin~2 θW)是电弱统一理论的基本物理常数之一。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的电弱相互作用或者潜在的新物理效应都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