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交联多孔聚合物衍生碳基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tg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化石燃料日益枯竭、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探索出新型零污染、可再生和高能量转化效率的清洁能源技术迫在眉睫。燃料电池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稳定的能源转化器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被视为“21世纪最理想的发电装置之一”。然而,由于缓慢的阴极氧还原反应对铂催化剂的过分依赖,燃料电池目前仍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开发出价格低廉、催化活性高、高稳定性的阴极催化剂对燃料电池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超交联聚合物(HCPs)合成条件温和可控、单体来源广泛、试剂成本低、可设计性强,基于HCPs的上述优点,其结构、形貌和化学组成的调控可通过改变单体分子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等方式而实现。本文以不同的含氮单体为砌块单元,通过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制备了N-C型HCP,通过碳化处理和金属元素掺杂,制备了新型的氧还原电催化剂。研究内容主要如下:(1)以5,10,15,20-4’-氯苯基卟啉(TPP)为单体,氯化铁(Fe Cl3)为催化剂,甲醛二甲基缩醛(FDA)为外交联剂,1,2-二氯乙烷(DCE)为溶剂,通过一步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合成了两种含N的HCPs。经过900℃碳化处理,制备了TPP-HCP-1和TPP-HCP-2两种碳基催化剂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拉曼光谱(Raman)等先进的表征测试手段,对TPP-HCP-1和TPP-HCP-2两种功能化碳基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物理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PP-HCP-1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孔隙率,为活性位点的暴露和氧原子的快速传输提供了可能。由于TPP-HCP-1具有高的吡啶N含量,吡啶N的孤对电子对氧原子有很强的亲和力,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氧还原活性。此外,氯化铁的存在不仅可以作为功能化超交联聚合物前驱体的催化剂,也可以作为金属掺杂剂,Fe和N双掺杂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ORR的性能。在碱性条件下,TPP-HCP-1的半波电位和起始电位可达到0.85V和0.96V,与铂碳催化剂相比,表现出更加优异的稳定性和抗甲醇性。(2)以咔唑为单体,氯化铁为催化剂,甲醛二甲基缩醛为外交联剂,1,2-二氯乙烷为溶剂,制备了含N的HCPs。通过800°C,900°C和1000°C不同温度下的热解处理,得到TSP-HCP-800、TSP-HCP-900和TSP-HCP-1000三种不同的碳基氧还原催化剂。通过表征分析手段,得出TSP-HCP-900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755.80 m~2g-1)和ORR性能,半波电位为0.78V,起始电位为0.87V,电子转移数为3.85,过氧化氢产率为7%。碱性条件下具有优于商业铂碳的稳定性和抗甲醇性。(3)以TSP-HCP为前驱体,通过共混合和高温处理的方式将金属钴和铁元素掺杂到碳骨架中,制备了Co-TSP-HCP-900和Fe-TSP-HCP-900两种M-N-C型催化剂。采用SEM、TEM、EDS、BET和XPS等分析手段对材料的结构、比表面积、成分进行了表征分析,发现Co、Fe在碳骨架中分布均匀,N和金属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Co-TSP-HCP-900和Fe-TSP-HCP-900表现出优异的ORR性能。其中,Co-TSP-HCP-900,在碱性条件中,其半波电位达到0.80V,起始电位为0.90V,极限电流密度为4.75 m A cm-2,转移电子数为3.94,过氧化氢产率达到3%。
其他文献
现如今,我国的社会救助领域改革创新积极有序开展,经过转型升级,已经进入一个新时期,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传统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方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要实现“精准救助”,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对社会救助领域家庭经济状况的“精准核对”是首要环节和根本基础,为实现精准核对,及时掌握全面、准确、必要的经济信息尤为关键,然而因所需要掌握的信息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甚至银行等企事业单位,同时,因为没有约
本文设计一套基于STM32单片机温室大棚冷凝水回收利用控制系统,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对温室大棚内温湿度环境进行检测,通过抽风系统把蒸腾水通过制冷系统转换成冷凝水进行回收接入灌溉。在对系统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各个部分设计给出具体方案。
在正常衰老过程中,神经可塑性能力逐渐下降,同时伴随着学习和记忆能力的逐步降低。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神经可塑性障碍尤为突出,导致认知功能加速损害,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针对现有的研究对AD患者神经可塑性障碍加速、其潜在的机制以及其应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正>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蕴含的文化、传递的精神理念对学生成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面提升育人成效进程中,要积极引入翻转课堂模式,通过汇总高校思想道德修养教学课程教学价值及客观要求,探索课程优化、完善的相关建议。本文将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一书,聚焦翻转课堂视角,分析高校思想道德修养教学课程存在的问题,探索翻转课堂视角下高校思想道德修养教学课程改革方向,以期为当前提升高校思
期刊
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肿瘤、器官移植患者的增多,侵袭性真菌病,特别是肺真菌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除临床表现、病史、影像学资料外,肺真菌病的诊断主要依赖实验室病原学检测。但真菌培养耗时长、灵敏度低,需要更多的检测手段。近年来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的出现极大提高了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率。相比之下,mNGS能直接
案例教学法对于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效、实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功能泛化、重形式、轻内涵、重教学、轻反思、误将案例教学法等同于举例教学等异化现象。建议从正确认知案例教学法、精准运用案例教学法、科学反思案例教学等方面予以归正。
<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面向高校所有专业大学生开设的重要课程。面对全面育人格局,在当前做好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探索符合新时期育人环境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设计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式金课教学设计》一书,分析新时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存在的客观问题,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设计要求与设计机制,
期刊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提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优化教案,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思想政治学科素养。新课程改革要更加重视活动设计与学科知识的融合,从而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课程化”。“一案到底”教学法用一个案例贯穿课程始终,能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充分结合,是实现高中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