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江苏省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基于13个市的因子分析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战略构想明确提出是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江苏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在国家粮食供给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农业大省,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江苏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内在要求。  本文在总结了前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方面以及农业适度化规模经营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发现学者们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研究偏重于整体的定性分析,以及对农业规模经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上个世纪末,这与中国的现状已经不相适应。在此基础上,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从适度规模经营角度来研究江苏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了一些不易量化的问题,归纳出江苏省农业经营体系的现状、问题以及有利于江苏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同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定量的分析出江苏省各个市的新型农业化经营化水平,苏州市综合排名第一,盐城市次之,而常州市排名最后。分析发现,苏南、苏北地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水平较高,苏中地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落后。主要是由于苏南地区财政支持力度大、现代化装备成熟、土地流转率较高;苏北地区农耕地规模大、地势平坦、机械化水平高;而苏中地区既没有发达的现代农业支撑,也没有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从而农业经营体系发展落后。农业的适度化经营要因地制宜,苏南地区适合现代化耕作,苏北地区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苏中地区还需探索适合自身的农业经营新体系。  此外,本文还借鉴了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三大东亚农业发达经济体现代化农业的经验,为江苏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最后本文提出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的前提下,从政策制度、经营主体、服务机构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建议,构建江苏省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其他文献
一场突如其来且持续时间颇长的大雨,令北京成为多处淹水的“重灾区”。广渠门桥下深达4米的积水无情地带走了一条鲜活的生命,京港澳高速的积水路段却上演了一场民工们勇救被困乘客的暖心剧目,而首都国际机场里因暴雨滞留的八万余名旅客也因为打着双闪的市民自发救援车队而得已快速撤离。但在暴雨冲刷下,一些并不光彩的现象也纷纷浮出水面,令人扼腕。  爱心车队救援  法制晚报: #望京人赴机场免费救援#爱心车队30多辆
[南朱】术拓颜柳白术四家法帖(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