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r网络匿名度研究与路由算法改进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549654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代洋葱路由网络(The Second Generation Onion Router,Tor)是目前最流行的低延时匿名通信系统,拥有最大的匿名通信用户群体。作为依靠志愿者建立的分布式网络,Tor网络容易受到网络攻击从而导致用户匿名性降低。由于使用统一的链路构建算法,Tor网络无法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针对Tor网络的这两个问题,本文展开研究。论文收集了洋葱路由器的历史数据并做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路由器带宽和路由器标签两个角度在前人提出的Tor网络匿名度估计公式基础上进行研究。首先,本文改进了前人提出的加权带宽匿名度估计公式,给出公式的理论推导过程,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匿名度公式的正确性。其次,根据Tor网络的路由器节点标签分布具有不平均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标签的基尼系数匿名度估计函数,给出理论分析,通过统计实验验证匿名度公式的正确性。论文查阅了 Tor网络路由改进算法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种基于带宽加权随机选择的动态路由算法,用来改善Tor网络路由算法在用户匿名安全性和网络性能上的折中现象。算法通过设置用户可控制的动态参数,实现了网络链路构建时的个性化设置。通过编写运行链路建立模拟实验,证明改进算法实现了链路中节点选择的动态性,满足不同用户对较高性能或者较高匿名性的需求。本文通过修改Tor网络源码实现了改进的路由算法。通过Shadow仿真平台对改进的Tor网络源码展开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实现了带宽选择的多样性,完成链路构建的动态性,支持客户端的不同需求。基于改进的路由算法,开发实现了即时通讯客户端应用系统,文章从系统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功能模块设计等部分介绍了系统。最后测试了即时通讯系统的功能。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工程教育理念的逐步推广以及国家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在线教育平台发展趋势迅猛,混合式教学模式已在越来越多的高校中盛行。本课题的目标便是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后复习阶段容易遇到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一个能够在课后复习阶段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在线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基于学习支持服务的理念,设计了一种“线上”结合“线下”的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模式。模式如下:一方
终端、边缘网络、云构成的异构云网资源的共享是物联网发展的热门趋势,然而,在资源共享过程中,信任成为制约网络演进的核心问题,极大程度限制了异构云网资源共享与服务提供的能力,阻碍了网络空间秩序的有序建设。传统异构云网资源服务通常通过建立中心化平台,供运营商和企业内部的自组织网络通过中心平台向用户提供服务。由于缺乏监督的技术手段,中心化平台不具备交易不可篡改、多方协作共识的特点,无法保证服务质量和交易透
5G时代,多样化的业务场景驱动移动通信网络朝着可定制化、异构资源融合的方向发展。融合SDN/NFV技术,网络切片已成为5G网络支持多业务、管控多资源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在网络切片映射过程中,如何将移动承载网络的资源共享与业务隔离统一规划,保障切片服务质量的同时,最大化移动承载网络的经济效益,是运营商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围绕具备隔离特性的网络切片映射策略展开研究,设计并实现了切片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
以上海庙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海力素新能源汇集站及锡林郭勒电网灰腾梁500 kV变电站为算例,在灰腾梁变电站加装一部同步调相机,从系统短路容量、暂态过电压、稳态过电压及风电波动方面对调相机应用效果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同步调相机可以有效抑制新能源汇集站过电压,大幅降低电压波动,可将系统电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适合在电压支撑能力弱的大规模新能源汇集地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