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纸造纸废水中的COD值的贡献物多为大分子有机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油墨、染料等,这些有机物大都不易生物降解。长期的循环使用后废水中该类大分子有机物含量逐渐上升,水质恶化,不利于微生物生长,从而导致好氧处理工艺处理效果下降。
本文针对循环废水溶解性COD高和难于生物降解的特点,将生物接触氧化池筛选出的假单胞菌X1进行紫外线诱变,结合形态、水解圈初筛、酶活和COD<,Cr>去除能力的复筛,筛选出对纤维素有降解能力、能大量去除废水COI)的突变高效菌种X12、X13和X14,并研究其生长情况、性能,最后在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连续运行,发现高效菌对废水的处理能力要高于原菌株。
诱变后发现菌落的形态变化很大,形态指标发生明显变化的菌株,对纤维素的利用率有了一定的改变。X12、X13、X14的生长速度普遍高于原菌种,而且菌种X12、X14到达对数生长期的时间比原菌种提前4小时左右;诱变后的X12、X13和X14去除COD<,Cr>的能力较原菌株均有很大的提高。
本文还对高效菌种在静置培养和振荡培养下的生长情况,最佳pH值、温度和氮源的选择以及遗传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两菌种在振荡培养时,无论是菌体总数,还是达到最大菌数所用的时间都是明显优于静置培养时的情况。pH值为6~7为菌种生长的最佳条件。细菌的较适生长温度范围为30~40℃,最适生长温度为35℃。添加尿素补充氮源效果好而且价格经济。连续接种10次,培养24h后突变株X12、X13的酶活分别稳定在11.8 U/L和9.6 U/L左右,COD<,Cr>去除率也分别稳定在87%和82%。X14的遗传稳定性较其他两株波动较大,但是仍可考虑实际应用。
诱变筛选出的混合菌的生长优于原优势混合菌和直接提取的混合菌。诱变筛选后的菌种处理效果达到95.39%,出水符合一级排放标准,处理效果优于其它两种混合菌。
我们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进行高效菌连续挂膜实验。实验采用先挂膜后驯化的方式,以造纸厂废水站二沉池浓缩污泥进行接种挂膜,再接种高效菌于生物接触氧化池中,7天以后,高效菌完全适应了该环境,COD<,Cr>的去除率有所提高,稳定在9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