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疫苗在HIV感染者中的有效性及免疫应答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HIV感染者中HBV保护性抗体的阳性率。研究HBV疫苗在HIV感染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HBV疫苗诱导的机体免疫应答。方法:从全国多中心的“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中筛选出18-25岁的HIV感染者,横断面调查该人群中HBsAg、HBcAb、HBsAb阳性率,与健康人群相比较,探讨HIV感染对幼年接种HBV疫苗后所产生的长期保护有无影响。进一步从北京协和医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门诊选取确证HIV病毒感染,并且在HAART治疗下病毒长期抑制(病毒载量<50copies/mL,持续6个月以上)、CD4+细胞计数>350/μL的感染者,从中筛选出乙肝五项及HCV抗体均阴性的感染者,分别在第0、1、6个月接种20μg重组HBV疫苗。在接种前、第3个月(第2次接种后2个月)、第9个月(第3次接种后3个月)三个时间点检测HBsAb,并留取外周血标本。从外周血标本分离提取PBMC,利用流式细胞染色分析比较各时间点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同时利用ELISpot技术检测针对HBsAg的特异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分泌,探讨疫苗后产生的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结果:1.横断面研究共筛选出171名18-25岁受试者,均出生于我国开展新生儿HBV疫苗接种政策以后。平均HBsAg、HBcAb阳性率分别为4.1%(95%CI:1-7.1%)、14.6%(95%CI:9.3-20.0%),与健康人群相当。171 名受试者中 59 名 HBsAb阳性(阳性率34.5%,95%CI:27.3-41.7%),与文献报道的同年龄层健康人群中的保护性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2.i)截至2019年5月共14名受试者完成2次接种,并留取标本。8名受试者(57.1%)接种疫苗后HBsAb≥10mIU/mL,为应答组,其中6名为高水平应答(HBsAb>100mIU/mL)。分析表明,受试者年龄及免疫激活水平与HBsAb转阳呈负相关(年龄:r=-0.700,p=0.005;CD38+CD8+/CD8+:r=-0.609,p=0.021)。所有受试者接种疫苗后均未出现病毒反弹、CD4+细胞计数下降等HIV疾病状态的进展。ii)接种HBV疫苗后,应答组CD4+细胞纯真比例下降,TEM比例上升,提示产生HBV特异性的细胞免疫记忆;CD8+细胞亚群也出现相同变化。而无应答组虽有相同变化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此外两组受试者的T淋巴细胞激活亚群在接种疫苗后都显著降低。在rHBsAg(5μg/mL)刺激24h后,应答组TCM比例上升,TEM比例下降,进一步验证了 HBV特异性免疫记忆的存在。iii)接种疫苗后,两组受试者的HBsAg特异性IFN-γ及TNF-α分泌水平较前均未见明显上升。结论:1.平均感染时间约1年的HIV人群中,既往接种的HBV疫苗的长期效果与健康人群相当。2.对于长期病毒抑制、免疫重建良好的HIV感染者,分别在0、1、6个月接种20μg重组HBV疫苗的方案应答率约为60%,且安全可行。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对流动人口肺结核病强化服药期患者家属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影响的效果,为有效开展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体和集体护理干预的方法,加强
β-咔啉类生物碱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在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和食品中分布广泛。药物化学家和有机化学家们对β-咔啉类化合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该类化合物存在着多
笔者运用加味五苓散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32例中,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72岁。其中21~35岁者12例,36~55岁者15例,56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