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恶性肿瘤患者配偶急性应激障碍相关因素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j2002_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调查腹部恶性肿瘤患者配偶急性心理应激障碍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2.通过对急性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急性应激障碍的早期识别、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以降低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率。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6月-12月在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就诊的230例腹部恶性肿瘤患者的配偶,将符合纳入标准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急性应激障碍量表(ASDS)、心理弹性量表(CD-RI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R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婚姻满意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及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急性应激障碍量表评分判断ASD患者发生率,并探析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42份,问卷回收率96.8%,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23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2.0%。2.本研究显示,腹部恶性肿瘤患者配偶中,发生急性应激障碍者101人,急性应激障碍总发生率为43.9%,其中男性32人(31.7%)、女性69人(68.3%)。3.不同人群急性应激障碍(ASD)发生率:不同身体健康状况者、不同照顾患者意愿者的ASD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者、有无护工者以及每日照顾患者时间不同者ASD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4.ASD四大核心症状得分由低到高分别为:再体验症状(8.152±4.124)、回避症状(8.401±4.186)、分离症状(9.261±4.364)、唤醒症状(14.300±6.023),四大症状中出现唤醒症状为突出症状。5.单因素分析结果:配偶的身体健康状况、照顾患者的意愿、积极应对方式、对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度、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心理弹性、多血质性格(精神质P)、胆汁质性格(内外向E)、粘液质性格(神经质N)以及婚姻满意度不同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率不同,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以ASD为因变量,以配偶的身体健康状况、照顾患者的意愿、积极应对、对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心理弹性、多血质性格(精神质P量表)、胆汁质性格(内外向E量表)、粘液质性格(神经质N量表)以及婚姻满意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部恶性肿瘤患者配偶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包括:配偶的身体健康状况、对支持的利用度、胆汁质性格(内外向E)、粘液质性格(神经质N),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急性应激障碍的主要预测因素。研究结论:1.腹部恶性肿瘤患者的配偶在知晓病情诊断后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率较高,其心理健康问题应当予以重视。2.腹部恶性肿瘤患者配偶不同特征人群的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身体健康状况越好、对支持的利用度越高、胆汁质性格(内外向E)和(神经质N)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率低。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