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城遗址区高庙村与遗址关系的分析和评价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q19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遗迹最为丰富的古代都城遗址。历经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遗址周边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遗址区内村庄建设发展速度显著提升,汉长安城遗址面临着城市发展侵蚀的巨大压力。目前,出于对遗址遗迹安全的考虑,在我国的大遗址保护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下意识的就认为村庄的存在和发展对遗址有严重的破坏和威胁,从而将遗址内的村落当做是一种需要予以解决的问题,将遗址内村庄全部拆迁,进行遗址外安置。那么遗址区内村庄发展与遗址保护的矛盾是否真的不可调和?有没有可能存在其他解决办法?所有这些关键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村庄生产生活活动对于遗址到底有没有影响,影响方式如何。本文选取高庙村这一汉长安城遗址区内典型村落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村庄的历史发展及现状、遗址分布与保护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研究;然后,在实地踏勘的基础上对高庙村现有的主要生产生活活动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类,并针对具体活动的发生情况,从配套建设等各方面出发,对村庄各类生产生活活动与遗址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最后,对村庄与遗址关系进行了评价与展望,认为不同生产生活活动对遗址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不同,在未来工作中需要区别对待,高庙村作为明清至今的老村,有其自身的历史价值,不应简单的将其历史抹去,可以针对不同的生产生活活动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进行约束,避免对遗址造成进一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遗址保护与村庄管理策略,希望能够通过对高庙村案例的研究,对遗址区内农村聚落的“去”与“留”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探寻出一条遗址与遗址区内村庄和谐发展的道路。
其他文献
书院作为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对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人才的培养、学术文化的发展都曾起到过重大作用。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十分完备的书院规制,并拥有教学、祭祀
学位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乡镇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展,在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面临传统风貌及特色空间缺失的遗憾。本文以环巢湖周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三河古镇为例
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城市的扩张需要建设新的开发区。开发区中的综合服务中心是政府机构对开发区实施管理的重要行政办公建筑,是开发区启动的象征。每个开发区都存在区位规模
住房保障是我国现阶段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也成为近年来中央级地方政府十分关心并大力投入的民生工程。在声势浩大的保障房建设浪潮中,浙江的保障房建设也
近年来,随着广场舞活动的流行,因噪音干扰引起的纠纷也日渐增多。本文以广场舞为研究对象,但又不仅仅局限于广场舞,而是涵盖了社区生活中某一类存在噪音干扰的公共活动,例如晨练、
位于安徽省庐江县龙桥镇的黄屯老街于2016年被评为安徽省首批千年古村落,在此背景下当地政府着手开始对黄屯老街进行更新改造,以延续和保护当地的传统性乡土文化,由于老街所处的
学位
随着能源危机的加深以及高层住宅建筑的建设量日益增加,高层住宅的节能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以高层塔式住宅平面为研究对象,从节能的角度对其进行观察分析。通过对节能相关
以北京市为代表,我国有许多大城市存量较大的老旧多层集合住宅适老化程度低,亟需更新改造以适应越来越突显的老年社区生活的需求。当前时期,虽有众多学者从各个层面研究老旧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