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县域经历过2000多年的演变,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但是,中国县域经济东、中、西部发展严重不平衡,诸多县域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源、资金、市场、人才、技术、观念、体制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的问题。围绕这些矛盾和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层面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论文对中国县域经济的内涵、地位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县域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94.0%,人口总量的70.41%,GDP的56.31%。县域经济是一种综合型、联结型、开放型、特色型和非平衡型的区域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支柱、培育经济新增长极的重要途径、实现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基础、统筹城乡的重要环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途径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但是,目前诸多县域产业层次和农业效率较低、中小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发展不足、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素质较低、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并面临较大困难、县域城镇化建设滞后于工业化。 其次,论文提出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模式。在借鉴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地区经济的成功经验、总结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模式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和目标,提出了以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总体模式,即立足县域特色,以支柱产业发展为目标,以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为主线,以组织模式为动力和调控,以运行模式为支持和保障,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它包括以下三个具体模式: 1.产业结构模式。论文在综合分析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产业结构优化的总体思路,指出新型工业化是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由之路,而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进而,论文对特色经济的内涵做出了科学的界定,系统分析和研究了县域特色产业以自然资源差异为基础、以社会资源差异为基础和以综合竞争力差异为基础的形成路径,通过市场化、规模化、创新化、开放化、生态化和品牌化等的发展路径。然后,针对县域特色产业选择构建了特色产业的评估模型,并进行了陕西省某县特色产业选择的实证研究和分析。 2.组织模式。论文在借鉴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郡县制管理体系经验的基础上,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组织模式构建为“服务型政府+民营企业集聚+特色产业园区承载”的新型多重推动模式,即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基础,特
其他文献
电动汽车已成为当代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交通工具。介绍了国外发展电动汽车的政策及成熟经验;概述了我国目前发展电动汽车的政策。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发展
智慧城市标准是智慧城市有序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促进城市信息资源汇聚、共享和开发利用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
随着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硬件的快速发展,GPS姿态测量的实时处理成为可能。通过对安装在载体上的多个GPS天线测得的载波相位信息进行差分处理,就可以实时确定载体的
本文对中国在国际热点问题上的态度变化进行了回顾,并把中国面临的国际热点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国周边地区的热点问题;另一类是其他地区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在这两类热点
马克思的经济伦理思想曾经经历的三种历史视角 :经济人类学、经济学和整合的视角。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具有理论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指导经济学、伦理学研究的价值
本文从发动机综合控制系统(ECS)出发,对其中的核心部分,即转速控制系统,进行功能和特性分析,并从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发动机的控制要求方面论证和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热备用式双
<正> 语言学中的历史比较法是在艰巨的词源探索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如果不阐明词源研究的基本原则,对历史比较法的一般原则及其本质的阐述将是不完全的。本章的目的
<正> 这本《科技伦理学概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密切结合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特别是现代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在发动机和气轮机制造领域,其动力核心部件涡轮盘与叶片类零件的加工令人瞩目,尤其是航空发动机涡轮盘精度要求高,涡轮盘与叶片联结的榫齿的加工已经成为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