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血清标志物RBP4蛋白试剂盒的构建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jiu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RBP4蛋白试剂盒的构建与性能评估目的:建立血清RBP4蛋白ELISA试剂盒检测方法,并按照《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的标准对其进行性能评估,构建出符合体外诊断试剂盒标准的血清RBP4 ELISA检测试剂盒,为临床诊断和人群流行病学筛查提供辅助检测方法。方法:1.对RBP4组合式ELISA试剂盒的检测方法进行反应条件最优化的探讨;以P/N值最大作为判断标准确定最优捕获抗体的包被温度、时间(37℃2 h、25℃过夜、4℃过夜);采用棋盘方阵滴定法,将anti-RBP4捕获抗体浓度和anti-RBP4检测抗体进行优化,根据P值接近1,N值接近0.2,且P/N值最大的筛选标准确定其最佳工作浓度。2.以P/N值最大作为判断标准确定最优检测抗体的孵育时间(1 h、1.5h、2 h);采用棋盘方阵滴定法,以P/N值最大作为判断标准确定HRP工作浓度和时间的最优化;以P/N值最大判断最优化TMB底物显色时间。3.按已优化的RBP4组合式试剂盒条件下,根据标准曲线是否存在“钩状效应”及拟合优度值来确定标准曲线。4.按照《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的标准对建立的RBP4蛋白ELISA试剂盒进行性能评估,灵敏度评估通过求其(X+2S)得出;精密度评估:求其批内变异系数和批间变异系数求得。5.准确度评估:通过加入不同浓度标准品到待测样本中,制备回收样本,求其回收率;干扰物评估:通过加入不同浓度血红蛋白、维生素C干扰物到待测样本中,评估其对样本检测的干扰性;稳定性评估:通过比较新配制的试剂盒和稳定性期末两组之间的一致性(配t检验法)来判断;最后对22例的正常和肝癌患者血清RBP4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选取OD450nm值为1.06的150 pg/m L的RBP4蛋白标准品为标准阳性参考品P,以稀释液作为标准阴性参考品N。2.4℃过夜包被条件作为捕获抗体包被的最佳条件;捕获抗体与检测抗体反应浓度分别为2μg/m L、0.25μg/m L。3.其检测抗体孵育时间为1 h;根据棋盘法确定HRP工作浓度和时间,HRP标记链霉亲和素稀释度为1:150,孵育时间为20 min;底物显色液孵育时间为15 min;综合以上优化的条件,最后确定标准曲线的检测范围为1500pg/m L~23.44 pg/m L,拟合优度>0.999。4.灵敏度评估:RBP4 ELISA试剂盒灵敏度为16.58 pg/m L;精密度评估:批内变异系数在1.41%~5.42%之间,批间变异系数在2.45%~5.08%之间。5.准确性评估:结果显示平均回收率在99.34%~100.32%之间,比例系统误差为0.32%~0.66%之间,均不大于5%;干扰性评估:干扰物维生素C的干扰效果在0.99%~3.50%范围内,血红蛋白的干扰效果在-4.27%~-1.53%范围内,两种干扰物质的干扰效果均≤±10%。6.稳定性评估: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均一致性良好(P>0.05),稳定性无差异;检测正常对照、肝癌患者血清RBP4的水平分别为43.42(37.72,53.16)μg/m L、23.05(18.47,41.19)μg/m L,肝癌患者血清RBP4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1.本研究成功构建血清RBP4蛋白ELISA检测盒。2.构建的血清RBP4蛋白ELISA试剂盒具有较高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抗干扰性较强,稳定性好;且各项指标均能达到申请体外诊断试剂盒要求。3.构建的血清RBP4蛋白ELISA试剂盒可用于血清RBP4蛋白水平的检测。第二部分RBP4蛋白表达及单克隆抗体制备目的: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RBP4重组蛋白,对蛋白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并纯化RBP4蛋白。以RBP4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制备RBP4单克隆抗体,并对其亲和力、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1.用RT-PCR法体外扩增RBP4基因片段,将RBP4基因和p ET30a质粒经双酶切后,连接构建p ET30a-RBP4重组载体;最后挑取菌液PCR和双酶切验证阳性的单克隆菌送测序验证p ET30a-RBP4载体。2.利用大肠杆菌BL21诱导蛋白表达,分析蛋白表达形式;分别于不同诱导温度诱导4 h,确定最适诱导温度;根据最适诱导温度加入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剂,确定最适IPTG浓度。3.采用不同的咪唑浓度洗脱重组蛋白以确定Ni柱的最适咪唑浓度;经Ni柱法初步纯化,结合KCl负染切胶回收法,获得高纯度的RBP4重组蛋白;通过Western blot对RBP4重组蛋白进行鉴定。4.以RBP4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经间接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效价,当小鼠血清效价大于1:10000时,进行细胞融合;通过间接法ELISA筛选出阳性杂交瘤细胞,经有限稀释法对阳性杂交瘤细胞亚克隆,获得单克隆阳性杂交瘤细胞。5.通过腹水诱生法对RBP4单克隆抗体进行大量制备;将腹水经rProtein G柱纯化获得RBP4单克隆抗体;经Sigma试剂盒检测RBP4单克隆抗体亚型;利用间接法ELISA测定单克隆抗体亲和力常数。6.间接法ELISA和Western blot进行RBP4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1.在约600 bp处出现与预期的RBP4目的基因长度相符的单一条带;测序结果与RBP4目的基因序列一致,表明成功构建p ET30a-RBP4重组载体。2.RBP4重组蛋白以沉淀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大肠杆菌在28℃、1.0 mM IPTG诱导条件下可大量诱导RBP4重组蛋白表达。3.Ni柱的最适咪唑洗脱浓度为150 mM;经二次纯化后,可获得纯度达到96%以上的RBP4重组蛋白;经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29 k D处有明显的蛋白条带,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为RBP4重组蛋白。4.经间接法ELISA检测小鼠的血清效价为1:729000,达到细胞融合的标准;通过三次亚克隆筛选,获得5株(1D2、1G2、2F4、10G2、10B10)能够稳定分泌RBP4单克隆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腹水效价均大于1:2187000;单克隆抗体的亚类鉴定结果显示均为Ig G的亚型。5.经间接法ELISA测得RBP4单克隆抗体亲和力常数为3.98×10~8L/mol,属于高亲和力型抗体;特异性鉴定显示制备的RBP4单克隆抗体仅与肝癌细胞Hep3B、Huh7表达的天然RBP4蛋白、重组RBP4蛋白、RBP4蛋白标准品(R&D公司)特异性结合,而与SHBG-His重组蛋白、重组SAA4-His蛋白、重组NEK2-His蛋白以及BSA白蛋白无交叉反应。结论:1.成功构建pET30a-RBP4重组载体,大肠杆菌诱导的RBP4重组蛋白以沉淀包涵体形式表达,经二次纯化后,可获得高纯度的RBP4重组蛋白。2.高纯度的RBP4重组蛋白可以获得高效价血清抗体,制备的RBP4单克隆抗体属于稳定性较强的Ig G亚型,其高效价、高亲和力、特异性强的特征,可应用于RBP4 ELISA检测试剂盒的构建,为自主研发构建RBP4ELISA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及目的:肺部真菌感染者,特别是表现为肺孤立性结节、肿块的肺部真菌感染者难以与肺癌患者相鉴别,易误诊为肺癌,临床上常利用同时显示病灶形态和功能代谢水平的18F-FDG PET/CT检查来辅助鉴别诊断。本文旨在总结肺部真菌感染18F-FDG PET/CT的表现,并比较真菌肺部受累及肺癌两组18F-FDG PET/CT及临床特点,探讨其在肺部真菌感染与肺癌中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
目的:通过质谱流式技术构建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的免疫景观,为研究HBV相关性肝癌肿瘤微环境及其精准免疫治疗提供新的视角。方法:(1)收集2018-2019年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样本进行组织RNA提取并测序,通过ssGSEA分析和体细胞突变分析对HBV相关性肝癌进行免疫分型及突变分组。(2)对收集到的肝癌样本进行进行解离,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并通过质谱流式技术对肝癌组织进行2
目的:分析特发性羊水过多的母儿妊娠结局。实验检测EPHB4在特发性羊水过多孕妇及羊水量正常孕妇羊膜、绒毛膜中的表达情况,探究并分析EPHB4与特发性羊水过多的相关性,初步探讨特发性羊水过多可能的形成机制。方法:1.选择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前诊断科就诊,已行产前诊断排除常见染色体及基因异常,并已完成分娩的产妇中,随机选择特发性羊水过多孕妇88例为特发性羊水
目的:探究柚皮苷(Naringin)改善CC类趋化因子配体2(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2,CCL2)诱导大鼠学习记忆和认知损伤及其机制,为针对CCL2诱导的记忆和认知障碍有抑制或者阻断作用的药物的开发提供见解。方法:(1)77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5ng CCL2)、阳性药美金刚组(5ng CCL2+meman
背景和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2018年全球统计数据中,CRC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三,在肿瘤致死率中排名第二。在中国,CRC发病率在逐渐上升。由于复发及转移等原因,一些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预后较差,许多学者对结直肠癌预后的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其中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是一个简单、有效且方便的途径。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
研究目的在大鼠背部设计超长任意皮瓣模拟缺血皮瓣模型,通过设置水蛭素组和对照组对皮瓣进行不同的干预,比较两组皮瓣成活面积及光镜显微镜下两组皮瓣微血管的数量、组织结构层次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同时利用Micro-CT及三维重建技术再现皮瓣微循环网络,观察并利用机器自带软件测量两组皮瓣血管生成的情况,从微观及直观的角度探讨天然水蛭素对大鼠缺血皮瓣血管生成的影响。实验方法选取32只健康成年SD大鼠,雌雄不限
目的:探讨自体游离脂肪颗粒移植术实现面部轮廓重塑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门诊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34例面部老化患者行自体游离脂肪颗粒移植术治疗。利用自体游离脂肪颗粒移植的方法于面部不同部位脂肪注射。术后随访并留存照片,对手术前后照片进行比较分析,观察面部轮廓变化、有无并发症,记录患者及术者满意度,总结自体游离脂肪移植在面部轮廓重塑中的技术应用要点、并发症及疗效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相关问
目的:神经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是一种因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原发性损伤/功能障碍而导致的慢性和潜在致残性疼痛,因其治疗方案有限和预后不良而臭名昭著。以往研究表明MicroRNA(miRNA)与神经性疼痛的发生有关。但是,尚未建立全面的miRNA-mRNA调控网络。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得miRNA和mRNA微阵列数据集。然后,我们采用R软件工具对miRNA和mRNA微阵列数据集进
目的:大量的研究证明肿瘤的发生与组织循环中的mi RNA的表达水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相关的mi RNA并分析其作用的靶基因在NSCLC预后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从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NSCLC患者的mi RNA表达谱数据和临床信息共1051例(961个NSCLC样本和90个正常样本)。通过R语言的“edge R”包,获取在正常
目的探讨厚朴穴位敷贴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为临床进一步探索厚朴穴位敷贴促进HCC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方法1、研究对象及干预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住院治疗,择期行肝部分切除术,且术后病理确诊为HCC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