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监控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及记录训练负荷(量和强度),研究训练结构的合理性,分析归纳训练负荷(量和强度)与优秀赛艇运动员机能状态的联系,为今后赛艇项目的训练计划制定提供科学理论支持。研究方法和对象:研究对象为上海市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14名,其中国家健将级4名,一级运动员10名。运动员进行为期12周冬训训练,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4周(其中3周训练周,1周调整周)。在训练中记录训练负荷(量和强度),每周测试血色素(Hg)、白细胞(Wbc)、血尿素(BU)、肌酸激酶(CK)指标;同时每阶段第三周进行阶段性多级负荷有氧能力测试以及睾酮(T)、皮质醇(C)的测试,在重点训练课次监控运动员机体乳酸和心率。上述测试有机结合从而评定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研究结果:1.冬训训练期间,运动员专项能力在经过第一阶段训练后得到提高,但是第二阶段训练后出现了一定下降,但是经过合理调整,第三阶段训练后,运动员专项能力再次出现提高。中高有氧耐力强度中第二阶段训练时间最少,但是无氧耐力训练时间最多。三个阶段中,中低有氧耐力训练时间持续减少。2.冬训训练期间,运动员血色素、白细胞、血尿素、肌酸激酶训练周中无显著性差异,经过调整周后都出现一定幅度下降。3.冬训训练期间,T/C值出现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第一、二阶段训练完后T/C值下降明显(p<0.01)。4.在训练阶段中,运动员机体有氧专项能力出现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研究结论:1.第一、三阶段训练负荷(量和强度)的结构安排合理,第二阶段的训练负荷量和强度过高,运动员出现不适应。冬训期间的训练安排应以中高有氧耐力训练为主,当然也不能忽视其他模式的训练。2.在冬训的三个训练阶段中,经过调整周的调整,训练负荷下降,运动员身体机能指标得到改善,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得到提高。在三个训练阶段中,第一阶段后,机能状态指标得到改善,机能状态得到提高,但经过第二阶段训练,机能状态指标都出现下降,机体机能状态下降。及时调整后,第三阶段合理训练,规划负荷后,机能状态指标得到恢复,身体机能状态得到提升。3.通过冬训三个阶段的训练,运动员的专项有氧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冬训目标得以实现,并为接下来的全运会取得佳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