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择浙江东部低山丘陵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引入起源并发展于日本温带地区的丘陵地多级地形分类体系,在地形识别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植被及相应的环境因子,如土壤理化性质、林内光照和温度等的调查与分析,从地形-植被相关性着手,在小地形、微地形以及群落内部等不同尺度上研究其丰富的群落类型和物种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上部坡面沿CS向HH递增,而后在下部坡面向FT递减。而土壤养分上部坡面,特别是CS和US优于下部坡面各微地形单元。林内光照强度下部坡面各微地形单元除RB外,均低于上部坡面。林内温度在沿山脊到沟谷包含3个微地形单元的样带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在比微地形单元更小的尺度上的一个中生生境常绿阔叶林内部,主要的冠层组成种也存在空间上的分化,米槠和木荷的分布格局表现出对分布地段的广泛适应性,而栲树的分布则局限于限制性的生境之中。米槠和木荷在各个尺度上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正关联,而栲树与米槠和木荷之间,在≤100m2上表现出强烈的负关联。它们之间在微生境上发生了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