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助脉方对缓慢型心律失常(阳虚瘀阻证)大鼠的影响

来源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826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扶正助脉方对缓慢型心律失常(阳虚瘀阻证)大鼠心率及心肌组织Na+-K+-ATP酶、Ca2+-Mg2+-ATP酶的影响,客观评价扶正助脉方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效果,探讨其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造肾虚模型的基础上强迫大鼠游泳诱导劳倦过度并注射盐酸可乐定的方法,建立阳虚瘀阻证缓慢型心律失常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扶正助脉方高、中、低剂量组、心宝组、模型对照组及空白组,各组大鼠于四肢皮下埋入电极,连接BL-410生物记录仪,动态监测大鼠给药后30min、60min、90min心率变化情况,结束后取大鼠心肌组织,匀浆并提取上清,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a+- K+-ATP酶、Ca2+-Mg2+-ATP酶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x±s)表示。  结果:  1.各组大鼠采用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造肾虚模型的基础上强迫大鼠游泳诱导劳倦过度并注射盐酸可乐定的方法,建立阳虚瘀阻证缓慢型心律失常大鼠模型,心率较空白组明显减慢,统计学分析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造模成功;心宝组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后30min、60min心率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分析有差异(P<0.05),给药后90min,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扶正助脉方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后30min、60min,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后90min心率明显增加,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扶正助脉方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后30min、60min,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后90min心率明显增加,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扶正助脉方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后30min、60min,心率明显增加,统计学分析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后90min,统计学分析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2.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含量与空白组相比,均明显下降,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当缓慢型心律失常(阳虚瘀阻证)发生时,心肌组织中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发生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心宝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a+-K+-ATP酶和Ca2+-Mg2+-ATP酶含量均有升高,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心宝丸可以增加缓慢型心律失常(阳虚瘀阻证)大鼠心肌组织中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扶正助脉方低剂量组与模型组对比,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扶正助脉方低剂量不能增加缓慢型心律失常(阳虚瘀阻证)大鼠心肌组织中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扶正助脉方中剂量与模型组对比,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扶正助脉方中剂量能增加缓慢型心律失常(阳虚瘀阻证)大鼠心肌组织中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扶正助脉方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对比,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扶正助脉方高剂量组能增加缓慢型心律失常(阳虚瘀阻证)大鼠心肌组织中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  结论:  1.扶正助脉方各剂量组均可明显增加缓慢型心律失常(阳虚瘀阻证)大鼠的心率,提示扶正助脉方有抗缓慢型心律失常(阳虚瘀阻证)的作用。  2.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含量,均明显下降,提示当阳虚瘀阻证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时,心肌组织中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发生了改变。  3.扶正助脉方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Na+- K+-ATP酶和Ca2+-Mg2+-ATP酶含量增加,提示扶正助脉方中、高剂量组对其活性有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抗缓慢型心律失常(阳虚瘀阻证)的作用机制。
其他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