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方法的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se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JSCC)就是兼顾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两种编码在彼此不独立的情况下设计和运行,依靠通信系统各个部分的联合优化,使通信系统达到整体上的最优。本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在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方面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重点研究了基于信道不等差错保护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方案和基于帧内宏块刷新率(β)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方案。 本文首先对与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方案相关的一些必要背景知识作了简要介绍。然后,对基于RCPC不等差错保护的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中指出,信源编码后的码流均可按各部分的重要性级别分类,各部分受信道误码的干扰程度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信道保护方案。本文采用了一种可生成多码率码的特殊的删余卷积码——RCPC码作为信道编码技术,以实现不等差错保护机制(UEP)。实验证明此方法要比采用同等差错保护机制(EEP)得到更佳的图像重建性能。 本文在分析基于不等差错保护联合方案的不足之后,进而详细研究了另一种基于帧内宏块刷新率(β)的联合方案。此方案综合考虑了通信系统各个环节对整体性能的影响,给出了信源编码的率失真预测模型(D_S)和信道编码的统计模型(D_C),由D=D_S+D_C得端到端的失真模型。针对此模型本文在最佳刷新率β的选取上以及帧内宏块位置的选择上给出了自己的改进方法:采用数学求极值的方法计算端到端失真最小情况下的最佳刷新率β;引入宏块运动复杂度的概念,并以此判断当前宏块的编码模式。实验结果表明:经本文改进后端到端失真模型的效率大大提高,编码后图像信噪比(PSNR)也较原始方法有明显提高,恢复图像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其他文献
为了更好的满足下一代网络开放性的要求,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路由领域的ForCES工作组,提出了转发件(FE)与控制件(CE)物理上分离的开放可编程路由器体系结构;IP组播技术实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视频、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各种应用迅猛增长,internet服务提供商(ISP)必须不断地对链路进行扩容、对网络基础结构进行调整,以满足新增业务对于带宽资源
传真通信具有功能强大、使用简便、用途广泛等特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通信手段。随着通信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真技术正向着高速化、网络
目前,数字语音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通信领域,但是在水下利用声波进行数字语音通信却是刚刚起步的新技术,这主要是由于水声信道有限的通信带宽及其时变、空变等特性所决定的。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