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蜈支洲岛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gie0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海岛旅游日益获得大众的认可,旅游型无居民海岛以其特异性景观资源,逐步成为当今的旅游开发和理论研究热点。如今,在旺盛旅游需求的驱动下,旅游型无居民海岛景观资源开发的力度和广度是空前的,但是也带来众多的问题,引发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大多数研究主要针对无居民海岛的特性进行研究,试图解决无居民海岛资源可持续开发问题。事实上,旅游型无居民海岛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多主体、动态价值的体现过程,本文在其价值属性分类的基础上,定量化海岛景观保护与开发利用各方面因素对其价值的动态影响,并以海南蜈支洲岛为例,阐明旅游型无居民海岛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基本原则及措施。旅游型无居民海岛景观资源具有自然属性、政治属性、经济属性以及社会属性,这种多属性的归属,使得其景观资源呈现三个不同层次的价值,即本底价值、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衍生价值。景观资源各个不同层次价值的体现均是以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为载体,从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历程上看,不同的利用主体的价值取向具有偏差,这也使得在不同时间阶段,旅游型无居民海岛景观资源价值具有动态的特性。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并结合实地调研考察,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构建旅游型无居民海岛景观资源价值体现的相关指标体系,在相关数据计算的基础上,从不同层次考察旅游型无居民海岛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历程中影响其价值体现的主要因素并进行整体评价。结合海南蜈支洲岛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实际历程,分析不同主体的价值取向对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造成的影响,并按照影响度的大小将相关因素进行排序,即自然景观资源中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自然灾害影响、海岛生物多样性、海岛森林覆盖率等因素,以及人文景观资源中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旅游设施完善程度、管理水平等因素,将直接影响蜈支洲岛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过程中的价值水平。最后,总结出旅游型无居民海岛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一般模式:保护本底价值,追求直接利用价值,提升间接衍生价值,并提出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与原则。
其他文献
为初步了解青海省格尔木市分水岭地区矿产资源远景,2012年,由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省地勘基金在区内开展预查工作,通过地质草测、地面高精度磁测、地球化学土壤测量等工作的
20世纪20-40年代,苏南乡村地权关系中出现了土地所有权的分散和"一田二主"的特殊现象。本文借助以斯科特为代表的农民"生存伦理"和以舒尔茨、波普金为代表的农民"理性意识"两
越南农业发展现状及政府农业政策中国社会科学院赴越南考察团一、越南农业发展现状1、国民经济发展概况。越南在行政区划上分为7个地区,共有53个省。1993年全国总人口为7100万人,其中农村人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在诗作《过故人庄》中所描绘的农家生活情景。农村环境优美、兴旺富足,农民生活闲适、热情好客,这何尝不
报纸
近代以来,伴随着我国乡村社会经济关系与利益关系的变化,具有乡土特色的中国传统乡村经济伦理也发生了相应的历史性变迁。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和韦伯的"精神(伦理)气质
21世纪的今天,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仍然是乡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乡村特岗教师计划、免费师范生教育、全科教师教育等政策来保障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