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海岛旅游日益获得大众的认可,旅游型无居民海岛以其特异性景观资源,逐步成为当今的旅游开发和理论研究热点。如今,在旺盛旅游需求的驱动下,旅游型无居民海岛景观资源开发的力度和广度是空前的,但是也带来众多的问题,引发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大多数研究主要针对无居民海岛的特性进行研究,试图解决无居民海岛资源可持续开发问题。事实上,旅游型无居民海岛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多主体、动态价值的体现过程,本文在其价值属性分类的基础上,定量化海岛景观保护与开发利用各方面因素对其价值的动态影响,并以海南蜈支洲岛为例,阐明旅游型无居民海岛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基本原则及措施。旅游型无居民海岛景观资源具有自然属性、政治属性、经济属性以及社会属性,这种多属性的归属,使得其景观资源呈现三个不同层次的价值,即本底价值、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衍生价值。景观资源各个不同层次价值的体现均是以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为载体,从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历程上看,不同的利用主体的价值取向具有偏差,这也使得在不同时间阶段,旅游型无居民海岛景观资源价值具有动态的特性。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并结合实地调研考察,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构建旅游型无居民海岛景观资源价值体现的相关指标体系,在相关数据计算的基础上,从不同层次考察旅游型无居民海岛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历程中影响其价值体现的主要因素并进行整体评价。结合海南蜈支洲岛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实际历程,分析不同主体的价值取向对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造成的影响,并按照影响度的大小将相关因素进行排序,即自然景观资源中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自然灾害影响、海岛生物多样性、海岛森林覆盖率等因素,以及人文景观资源中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旅游设施完善程度、管理水平等因素,将直接影响蜈支洲岛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过程中的价值水平。最后,总结出旅游型无居民海岛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一般模式:保护本底价值,追求直接利用价值,提升间接衍生价值,并提出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