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专项旅游活动形式和产品类型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才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其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因而红色旅游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在广大干群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又有利于把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这既是一项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一项关系发展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又是一项关系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
进入21世纪,在政府高层的推动下,各革命纪念地掀起了一股大力开发红色旅游的热潮。2003年,全国主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约1亿人次,综合经济效益约200亿元[1]。从此,红色旅游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几年来,政府、旅游业界、科研部门十分重视红色旅游的开发研究,但相对于轰轰烈烈的红色旅游的开发实践,理论研究的滞后使许多红色旅游的开发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导。
本文在对红色旅游基础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助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增长极和点轴开发理论、市场营销细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学科理论作为本文写作的理论支撑,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1、红色旅游基础理论研究。首先说明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然后对红色旅游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划分红色旅游资源类型,阐明其特征,最后分析红色旅游的特点、功能、开发原则。
2、支撑理论研究。支撑理论包括四个部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增长极及点轴开发理论、市场细分营销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
3、红色旅游开发分析。在分析国内红色旅游开发总体态势与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红色旅游开发的动力系统结构模型,阐述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探讨红色旅游开发模式。
4、案例研究。通过对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在全国的地位、现状以及开发的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老区型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