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力作用下的微流体流动特性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8972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惯性聚集现象是微尺寸管道中的悬浮颗粒在有限雷诺数的层流流场中的一种自发聚集现象,利用该现象可以实现微流控芯片中粒子的分选和聚焦操作,用于解决医疗诊断、生化分析等领域的检测分析和微量操控问题,如血液中细胞的筛选。因为微管道中流体的惯性效应,颗粒在管道中随流体沿主流动方向流动时,会在垂直主流动的方向上发生横向迁移,最终,在惯性升力的作用下,颗粒被稳定地聚集在管道的某一横向位置,然后随流体流动。流体对颗粒的惯性升力是颗粒发生惯性聚集的根本原因,对惯性升力沿管道径向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颗粒的惯性迁移和聚集过程,并为惯性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和研发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在研究颗粒所受惯性升力的过程中,首先,对颗粒在流场中运动时流体对颗粒的作用力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流体的作用力主要来自流体压力梯度力和流体粘性力两方面。然后,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二维平面管道中单个颗粒周围的流体速度场和压力场分布进行了模拟,进而获得颗粒表面微小计算单元上的压力梯度力和流体粘性力,再将计算单元上的压力梯度力和流体粘性力沿颗粒表面进行叠加(积分),即可获得流体对整个颗粒的作用力,该作用力沿管道半径方向的分力即为颗粒所受的惯性升力。本文在计算颗粒的惯性升力时,作者选择了流动流场中的颗粒绕流模型和静止流场中的颗粒旋转两个流动模型,通过计算颗粒在管道不同横向位置处的惯性升力的方向和大小,指出了惯性升力在管道半径方向上的空间分布特征,解释了微管道中颗粒的惯性迁移和聚集现象。最后,研究了管道雷诺数(Re)、颗粒相对直径(d/D)对惯性升力和颗粒聚集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导致颗粒发生惯性迁移和聚集现象的惯性升力由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同时包含着流体压力梯度力和流体粘性力的贡献。一部分是流体速度在管道横截面上分布不均匀,并且沿主流动方向流体和颗粒间存在相对运动速度,由于萨夫曼效应,颗粒在垂直主流动方向上会受到指向管道中心的惯性升力(该部分惯性升力随流体和颗粒间相对速度的减小而减小);一部分是颗粒受到流体粘性力的作用而自转,由于马格努斯效应,颗粒在垂直主流动方向上会受到指向管道壁面的惯性升力;当颗粒迁移到管道壁面附近时,管道壁面对随颗粒旋转而流动的流体的阻碍作用明显加强,使颗粒受到指向管道中心的惯性升力。而且,马格努斯效应和管道壁面对流体的阻碍作用是颗粒所受惯性升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其共同作用决定了颗粒的惯性迁移和聚集现象。颗粒所受惯性升力随颗粒在管道中横向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其变化趋势呈现规律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在管道中心附近,惯性升力的方向指向管道壁面,其数值随颗粒远离管道中心先增大后减小,逐渐减小为零;在管道壁面附近,惯性升力的方向指向管道中心,其数值随颗粒靠近管道壁面不断增加。因此,在管道的某一横向位置存在着惯性升力为零的平衡位置。而且,随着管道雷诺数的增加,颗粒的聚集位置会向管道壁面偏移;随着颗粒相对直径的增加,颗粒的聚集位置会向管道中心偏移;当颗粒相对直径较大时,由于颗粒对流场的影响,此时难以出现稳定的惯性聚集现象。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期刊
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我国的民营企业已取得长足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民营企业快速稳定地发展,但各地区的发展不均衡.民营企业的发展规模日趋扩大,进入
土壤重金属污染,在我国已成为严峻而紧迫的问题,就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不可一蹴而就的,且具体的解决方法也必须因地制宜。截至本文成形之时,针对该问题,我国尚无专门立法,但就20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慢性前列腺炎(CP)中医证型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BPH伴CP患者进行研究,于治疗前将其分为7种中医证型,对各证型患者的年龄、
随着有线电视发展,光纤入户覆盖率的逐步增加,光缆的铺设和使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作为有线网络传输的一部分,光缆的大容量,抗干扰等优点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有线电视信号
1974年,宜兴县高塍公社农机厂试制塑料材质离子交换柱成功,拉开了宜兴环保产业发展的帷幕;1977年,宜兴县第一家纯水设备厂创办;1980年,宜兴环保企业达30家,
本文运用线性模型理论,对黄土低山丘陵区的土壤抗蚀性进行了综合研究,找出了影响抗蚀性的主导因素及各土地类型对抗蚀性大小的影响,并建立了土壤抗蚀性预测模型,为黄土低山丘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