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演奏艺术特色与演奏版本比较分析

来源 :天津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satan0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琴协奏曲《黄河》创作于1967年,这部鸿篇巨作自从1970年首次公演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得到领导人的深度肯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可以说,该作品是中国钢琴协奏曲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为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丰富音乐表演,为演奏环节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引导当代听众的审美方向,及音乐工作者的关注方向,给之后的演奏艺术理论学习者建立一种研究框架和方式,笔者决定在新时期对这部经典之作再次进行研究分析。随着对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研究成为越来越吸引人的课题之一,众多音乐研究者和爱好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性论述,这些论著多是从音乐史角度介绍其创作过程,或以作品本体为立足点进行作品分析,也有对某一版本或几个版本的艺术特色进行专题性论述,它们都为钢琴协奏曲《黄河》留下了宝贵的参考文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下,选取近年来人们热衷的版本比较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对这部协奏曲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尝试填补演奏版本比较这方面的空白。通过四个章节的分析研究,得出钢琴协奏曲《黄河》在演奏艺术特色方面大胆探索西方作品体裁民族化,并取得成功经验;之后的版本比较,分别以演奏技术、华彩乐段,以及美学观点为分类依据,对所选版本进行比较论述;最后,尝试着总结了一些对于当今钢琴演奏艺术发展的启示。作为当代演奏者,应在尊重理解原作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个性领悟和时代风格,赋予经典作品新的生命力。希望通过此次对钢琴协奏曲《黄河》的课题研究,积累经验,熏陶自我,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向音乐先贤们看齐。
其他文献
中华医学会电子版医学系列杂志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电子连续出版物。自2004年《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创刊以来,在卫生部、新闻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一种具侵袭性、潜在恶性的骨肿瘤,在我国发病率为105%~155%,较欧美国家为多。膝关节是骨巨细胞瘤的好发部位,占全身各部位骨巨细胞瘤的50%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去年已在安徽省全面实施,通过税费改革,不仅达到了"三个取消、两个调整、一项改革",同时还规范了税费征收行为,从根本上堵住了村级乱收费、乱摊派的现
19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艺术运动可以称为欧洲艺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高潮,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促使艺术观念得以发生巨大的改变,艺术家们开始更关注艺术语言的表现力,从而促使了不同
目的:研究银杏叶在采摘后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转化规律。方法:新鲜采摘银杏叶,分别采用晒干、阴干、80℃、60℃、45℃、35℃干燥处理,于不同时间点取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正】 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元稹的《莺莺传》“文章尚非上乘,且“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却“影响甚大”.以至于“唐人传奇遗留不少,而后来煊赫如是者,惟此篇及李朝威《柳毅
民间工艺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隐含着无限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将其融入到幼儿园课程教育中,其意义广泛且深远。本文分析了民间工艺与幼儿园课程有机融合的意义,并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