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成为越来越多百姓的选择。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的日渐繁荣,越来越多的地区、景区、企业、人员进入旅游市场,而这其中各从业人员的水平不一、素质参差不齐,不仅增加了旅游管理部门的监管难度,更是对游客的旅游质量形成隐患。当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遇到不合理对待或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情况时,一旦维权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回应或得到满意答复,往往会选择通过网络进行曝光。这样的事情在网络上一经传播,必然会引起广大网友关注,进而引发社会讨论,形成相关负面舆情,如果事件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解决,可能引发更大网络舆情危机,进而影响旅游地城市形象和社会评价,“青岛天价大虾”、“雪乡宰客”等相关事件都是这样的典型。当今,随着相关此类事件的不断发生,社会对此类事件的关注也在不断提升,这也对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的应对提出更高要求。本文依托新闻传播和城市形象修复等理论,借助舆情监控系统和微博数据分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就网络舆情危机对旅游地形象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以“雪乡负面舆情事件”为例,通过收集相关媒体报道和微博发布的信息,梳理雪乡舆情事件的整体脉络,并借助舆情监控系统和微博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归纳出出网络舆情危机的形成因素、类型特点、发展规律等。本文研究发现网络舆情危机会在游客目的地选择、旅游地城市评价度、旅游地政府形象、旅游地发展和居民社会形象等多方面对旅游地造成不利影响。本文结合旅游地网络舆情危机的发展规律,从事前预警、事中应对、事后修复等方面对舆情危机发生地政府如何应对舆情危机、修复受损形象提出参考建议。本文认为,网络舆情危机预防策略应包括: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和加强旅游目的地日常监管等措施;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策略应包含:及时发布信息、公开处理过程、解决现实问题、倾听网民声音、正确引导舆论走向等方面;形象的修复应采取重塑旅游地政府公信力、宣传树立良好居民形象、旅游市场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游客维权渠道、加大对外宣传推广力度等措施来进行。在整个舆情危机应对过程中,政府要发挥主体和领导作用,积极统筹各方面资源,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促进城市形象的及时修复和提升,使旅游地保持对游客的持久吸引力,助力当地旅游市场繁荣,带动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