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界面电荷转移机制的理论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pw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恶化,能源消耗加剧,气候问题已成焦点议题,碳中和刻不容缓。发展绿色高效新能源迫在眉睫,具有柔性、质轻以及环境友好等优势的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得到广泛关注。尽管目前的研究在OSCs的物理性质、结构设计和器件优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这种通过优化材料技术来提升器件性能的上升发展空间已趋于平缓。而细化和完善OSCs器件内部工作机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为此,需要深入理解光电转换机制,识别材料结构、微观机制与宏观性能间的本质关联,最终实现微观机制对宏观材料设计与器件制备的精确指导。本论文以富勒烯及其衍生物为研究对象,始于基本的光物理过程,细化给/受体(D/A)界面理论模型,逐步完善“富勒烯→非富勒烯”二元器件的电荷转移(CT)机制,揭示二元器件中机制发展和性能提升的瓶颈之处,并识别材料结构特征与CT机制的对应关系。并以此关联性为导向,将机制应用于三元OSCs中第三组分的靶向引入,以期形成“以完善的二元机制标记第三组分的作用进而明确三元机制,并指导三元OSCs中复杂光物理机制发挥协同作用”的成熟探究思路,再反作用于二元体系中以提升性能,以期实现结构与CT机制间双调控的最终目标。首先,探究了单、双加成富勒烯衍生物受体差异性对D/A界面处CT机制的影响。由于单加成富勒烯衍生物(PC61BM和PC71BM)具有独特的球形结构,因此大部分的电荷转移研究更倾向于选择单加成物作为研究模型。为探索双加成物对于机制研究的适用性,本章选择含硫双加成化合物(Bis-TOQC和Bis-TOQC71)作为研究对象,全面考察碳笼大小、取代基特性、CT态的数量和性质的影响。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构建界面堆积模型,并基于此模型,计算了CT态能量和振子强度、电荷分离速率和电荷重组速率等关键参数,确定了Bis-TOQC和Bis-TOQC71可适用于界面研究的受体特性。这项工作完善了遵循DA→D*A→D+A-路线的传统CT机制,并为OSCs中界面光电转换过程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路。在深入探索不同的富勒烯类修饰策略能否兼顾提高性能与机制研究下,双加成体系虽然适用于传统CT机制的研究,但却呈现出单加成类缺少的杂化现象。侧面反映了即使在富勒烯范围内,过度改变固有的高度对称性也会导致一定的差异性,映射出定制识别材料结构特征与CT机制的对应关系的迫切性。因此,针对富勒烯和明星非富勒烯受体结构的差异,精确评估了CT激发态计算方法的适用性。随着材料的发展,非富勒烯OSCs的效率逐年攀升,占据了主导地位,材料的结构变化导致不同的电子跃迁过程,继续沿用传统CT机制开发新型材料将产生更多的不适用性。明晰材料的区别,并为其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是确保计算结果精准度和可靠性的重要前提。故本章分析了具有(富勒烯类)及不具有高对称性(常用的非富勒烯类)的π共轭体系中CT态的规律变化。通过建立公式及碗状非富勒烯模型,揭示了CT态能量(ECT)计算方法与受体结构的对应关系。结果显示,ECT的基态描述存在体系依赖性,仅适用于具备高度的三维对称性的受体材料。其根本判断标准为受体是否具有LUMO/LUMO+1简并特征。相比之下,激发态的描述是不受体系限制的。这表明,缺乏高度的三维对称性的非富勒烯与球状富勒烯在预测ECT方面不可一概而论;此外,本项工作也确保了整个研究体系中计算方法的准确性。随后,基于二元OSCs中光电转换过程和D/A界面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和思路,将研究扩展至富勒烯类三元OSCs界面处CT机制。据报道,引入第三组分可明显提高OSCs的效率,同时保持易于制造的优点。然而,三元OSCs中更为复杂的电子过程使理解光物理机制困难重重。为此,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的三种含两个给体和一个受体的三元OSCs结构,采用量子化学方法描述第三组分存在时的基本光物理过程,探讨了第三组分调节CT机制的工作原理。结果表明,与二元器件相比,第三组分相对于给体的分子量和/或主链的显著差异导致了不同的CT机制,难以提供共存的电荷转移路径。此外,本章工作还发现第三组分的强吸收能力将产生一个有利于调节电荷转移过程的新机制。这项工作说明了目前的CT机制和提高能量转换效率的方法并不具有广适度,仅用于特定的条件,进一步阐明了第三组分的相对变化对CT机制的影响。最后,为深入挖掘三元OSCs中主、客给体间结构和分子量的关系,继续研究了第三组分对CT机制的调控作用。通过引入结构域概念标记分子骨架的特征,将结构差异数值化处理(5%差异→60%差异),从团簇水平到电子态水平跨维度地分析了不同比例的三元混合物中的微观形貌和电荷转移过程。结果表明给体和第三组分的骨架相似性决定了比例对微相形貌和CT机制的影响程度。其中,结构的相似程度主要影响给、受体间的堆积作用,而比例则主要影响给体和第三组分间的堆积方式。此外,仅在骨架相似的情况下,共混比可以调控电荷转移路径。这项工作明确了骨架相似性作为一项决定性因素,直接主导了第三组分在电荷转移过程中的特定作用,并揭示了三元OSCs的最优比例依赖于给体与第三组分的骨架相似性,为靶向选择第三组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共二十大,期待中国发展给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智慧和启示,这是精心组织对外宣介党的二十大精神,尤其是对外解读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故事的重要契机。要坚持以对外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业务,充分发挥国际传播综合优势,全面系统向国际社会宣介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时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谋划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国际传播业务创
近年来,受政策和就业等因素的推动,教育行业取得了迅速发展。为了抢占较高的市场份额,教育类企业纷纷寻求上市的机会。然而,由于国内众多教育类企业尚处在发展期,很难达到IPO上市的高门槛,所以相较于传统的IPO,借壳成为了教育类企业上市的最佳方案。目前,我国教育类企业借壳上市的绩效研究十分稀少。因此,教育类企业通过借壳上市能否取得良好的企业绩效是本文研究的核心。本文在文献研究与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选取首位
奇亚籽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高品质的蛋白质以及多酚等营养物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食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整颗奇亚籽、奇亚籽油、奇亚籽凝胶、奇亚籽粉。食物的营养价值是由其成分和生物利用率共同决定的,粉碎虽有助于提高奇亚籽的生物利用率,但也造成了营养素的损失,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因此,整颗奇亚籽是目前常见的食用方式,可以直接添加到牛奶、果汁等饮品中。但由于奇亚籽很小,添加到饮
营养与饲料对水产养殖的贡献越来越重要,饲料组成不仅影响水产动物的营养,而且会影响水产动物的免疫与抗病能力;而营养状况更是决定水产养殖动物抵抗疾病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近5年水产动物营养与免疫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如:多种必需营养素(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元素)、添加剂(酶制剂、植物精油、免疫多糖)、发酵饲料对免疫和抗病能力的影响等。提出了组学和生物信息技术在水产动物上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在计算机使用方面,和其他行业及软件的融合应用,引进智能化、现代化技术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通过实施精细化设置,采取集成处理方式可以帮助企业改善产品质量,节约成本,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提高计算机技术水平,解决实际中常见的问题,通过对计算机在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中的应用探究,分析具体的应用状况,概述了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机械制造行业运行发展提供支持。
利用地面臭氧观测资料、地面气温实况资料、卫星观测对流层NO2柱浓度资料分析四川省臭氧污染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四川省主要臭氧污染季节为5-9月;(2)在主要臭氧污染季节,臭氧污染集中在四川盆地,特别是成都市和周边城市,以及靠近重庆市的盆地东部城市,这可能与臭氧前体物(NO2)高值区大多出现在人口密度较大以及工农业活动水平较高的区域有关;(3)2019年5-9月四川盆地的臭氧浓度
分布式光伏接入中低压配电网,其输出功率的间歇性、波动性将弱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性能。并且随着分布式光伏渗透率不断提高,其所连电网的电压越限、短路电流等暂/稳态负面问题凸显。因此,分布式光伏接入暂/稳态问题的分析及相关控制策略研究成为目前学界关注的重点、难点。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以分布式光伏接入暂/稳态电压调节控制策略研究为切入点,重点研究分布式光伏接入
<正>川办发〔2022〕50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有关单位:为全力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有关大气污染问题整改,帮助指导地方和企业纾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痛点、难点、堵点,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改善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开展区域联防联控协作和重点城市结对帮扶。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协作,由成都、自贡、南充、攀枝花市分别牵头组
期刊
以某特大型跨黄河简支T梁新增体外预应力加固工程为例,分析大跨度薄腹板简支T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工序及关键技术。测量放样通过建立2种不同参考的坐标系进行互相校核以提高体外预应力两端锚点坐标的准确率;锚固块安装通过控制钢筋损伤率、提高压力注胶饱满度以减小施工对原梁体损伤,同时提高锚固块与梁体的粘结固定效果;同步张拉则利用自动化同步张拉控制系统对张拉力值和伸长量进行过程值和目标值双控,以确保薄腹板T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