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不再单纯地依靠劳动力而是更多地靠投入农药、化肥、农膜、机械来提高产量,极大地节约了劳动力的投入,尤其是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省,自2003年-2012年的粮食产量在十年里持续增长,2012年首次突破900亿斤。但是伴随粮食产量增加而来的是化学物质的残留、废弃物的遗弃和燃烧所带来的水土、大气的严重污染,尤其是温室气体的排放,直接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农业环境管理刻不容缓。目前我国在环境管理中应用比较多的是法律、行政管理处罚、教育、技术等制度,各省市在贯彻国家政策时不是大打折扣就是创新动力不足,导致各地农业环境管理效率低下、效果不好。本文是从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参考国外已有的富有成效的经济制度,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特色的经济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能相互补充的完整的农业环境管理体系,为农业环境管理“添砖加瓦”。本文首先从农业的含义、范围与特性入手,引出了农业具有碳排放的特征;接着对山东省农业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化肥、农药、固体废弃物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这三方面也是引起农业碳排放的原因,借鉴了国际通用的碳足迹公式和相关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计算,之后结合图表更形象生动、更直接地将农业碳排放数据结果展现出来,从计算结果中可以发现山东省农业碳排放较多,进而提出了农业环境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在环境管理中要注重降低碳排放。在阐述农业环境管理时,先分析它所面临的困境及目前已采取的主要管理制度:行政制度、法律制度、技术服务制度,指出这三种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依然达不到管理效果,由此引出许多发达国家已有的管理经验即采取相应的经济制度,使这几种制度相辅相成,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列举了三种经济制度:押金制度、碳交易机制、税费改革机制,这三种制度通过影响污染成本而激励污染者主动进行环境保护。但这三种经济制度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许多障碍,这就需要在学习国外成功模式时,不断研究、探索和创新。对此,本文提出的推进农业环境管理的措施如下:一方面在探索农业环境管理的经济制度上,优化环境押金制度额度的设计、合理地制定押金的返还及回收系统运行规则;建立便捷的碳交易平台并进行试点以保障农业碳交易的顺利进行;做好环境税的额度与范围制定、征管部门的配合与严格管理、征税试点跟踪与反馈来促进税费改革机制的研究;另一方面完善配套措施,加强法律、行政、技术、教育方面的利用,促进经济制度实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