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甲基化抑制剂zebularine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形态变化,基因表达改变以及DNA甲基化程度的改变,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 1.应用鼠尾静脉注射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STZ)构建S-D糖尿病大鼠模型。 2将48只雄性SD大鼠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STZ糖尿病大鼠组,zebularine100uM组,zebularine200uM组,zebularine400uM组,lucentis组,各组8只。利用投射电镜技术观察各组视网膜各层亚结构的变化,HE染色观察各组视网膜细胞组织的形态,免疫荧光mecp2、5-mC两种抗体探查各组视网膜DNA甲基化程度,RT-PCR检测各组与生物学行为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采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检测各组ppar-γ的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 3.利用SPSS统计学分析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使用单样本t检验,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单纯STZ造模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细微结构遭到破坏,如:视锥细胞的溶解以及bruch膜的断裂等等,而注射zebularine的STZ大鼠的细微结构要好于单纯造模组。 2.HE染色结果显示:单纯STZ造模组的视网膜可见视锥视杆细胞排列紊乱,神经节细胞层空泡样改变,视网膜固缩等改变,而zebularine作用于糖尿病大鼠组可见细胞排列紊乱和神经节细胞空泡状改变有所改善。 3.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单纯STZ造模组vegfa、txnip、snail1、N-cadherine的表达较正常组有明显的升高(p=0.0007,p=0.0006,p=0.0055,p=0.0001),而zebularine作用下的STZ大鼠各基因的表达较正常组并未明显升高,较单纯STZ诱导组来说,表达明显降低(p=0.0017,p=0.0018,p=0.0148,p=0.0052)。单纯STZ造模组的sirt1、PPAR-γ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041,p=0.0002),而zebularine作用下的sirt1、PPAR-γ的表达量在视网膜中有所升高,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5p=0.0020)。 4.亚硫酸氢钠测序结果显示:zebularine作用下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PPAR-γ相应位点的DNA甲基化程度明显降低,且接近于正常水平,与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224),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zebularine玻璃体腔注射可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造成的形态改变。 2.zebularine可以使糖尿病大鼠的vegfa、txnip、snail1、N-cadherine表达量降低,sirt11、PPAR-γ的表达量升高,可能通过抗炎等途径改善疾病的进展。 3.zebularine使得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PPAR-γ启动子区域的CPG岛甲基化程度降低,提示利用zebularine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潜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