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内首次以多种农产品材料(小麦、谷子、麸皮等)作为生防菌小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的固体发酵基质,以从德国引进小盾壳霉Cm-02菌株为发酵对象,对影响发酵的多种条件进行研究,并对确定出的各单因素较佳条件进行正交实验,最终确定出各单因素条件的最佳组合,为小盾壳霉生防制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此外,从四川地区分离到两株小盾壳霉Cm-c1,Cm-b2,与采自德国的两个菌株Cm-02和Cm-315一起作不同小盾壳霉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对比研究。结果如下:采用小麦作为固体发酵基质,20℃培养,加水比例为基质:水分=1∶1(g/ml),基质灭菌前添加发酵营养液,酸碱度调PH6是适合小盾壳霉Cm-02菌株固体发酵的各最佳单因素条件。各处理下基质产孢量最大值均在第20d出现。选取基质加水比例、营养液添加时间和酸碱度中的较佳水平各3个进行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营养液调PH6,按基质与其比例1∶1(g∶ml)于灭菌前加入,小盾壳霉Cm-02的产孢量在第20d达到最大,为18.43×10~9个/g。四个菌株在生物学特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Cm-c1在形态特征上和其它菌株差异最大。各菌株在5℃-3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皆为20℃;在PH2-PH12内均能生长,生长和产孢的最适PH值Cm-c1为PH4,其余菌株为PH6;四菌株均在全光照下生长最快,全黑暗下产孢量最大;PDA培养基对小盾壳霉生长和产孢较为适宜;各种处理下Cm-c1均生长很快,产孢量却最低;此外,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小盾壳霉产生的孢子的萌发能力在降低,而一定的外源营养能促进其孢子萌发;对峙培养时四菌株对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Ya菌株的生长抑制率均在50%以上;各菌株对核盘菌所产菌核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菌核寄生致腐率均在80%以上,其中,Cm-02、Cm-315、Cm-b2均在90%左右。总的来说,国外与国内的四个盾壳霉菌株对核盘菌作用的能力没有较大差异。在油菜离体叶片接种试验中,四菌株对核盘菌M08叶面病斑的扩展没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