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疗与贝飞达合用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及红细胞粘附功能的影响

来源 :佳木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ef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对9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分别测定应用结肠治疗机和微生态调节剂前、后各组血液生化指标、肠道菌群数量和红细胞粘附率、红细胞CR1分子密度相关基因型、CR1分子数量及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并进行了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表现在,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治疗18天后常规加肠疗及常规加肠疗加微生态调节剂治疗均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损害及肠道菌群失调,其中以常规加肠疗加微生态调节剂组为著;各组治疗前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与正常组比较明显低下(P<0.001),治疗后红细胞花环粘附率明显升高,各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其中常规加肠疗加微生态调节剂组最为显著,但与常规治疗组及常规加肠疗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在治疗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治疗后各组红细胞CR1分子数量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P<0.01)。上述结果表明:结肠治疗机及微生态调节剂合用可以有效调整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提高红细咆粘附率及红细胞CR1分子数量,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其他文献
尽管人类在恶性疟原虫疫苗的开发上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效果并不明显.早期的疫苗开发主要集中于疟原虫血液感染阶段,当前科学家提取了一种新的策略-传播阻断疫苗(transmissionbloc
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  中国大鲵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其体长最大可达到1.8米,其历史可追溯至1亿年前在暴龙出现的时期。     肯尼亚撒加拉蚓螈  肯尼亚撒加拉蚓螈的身体呈蓝褐色,没有腿,看上去更像一只蠕虫,在它的头部两侧长着触须,能够有效地探测猎物的化学信号。    紫色青蛙   这种奇特的青蛙直到2003年才首次被发现,它的存在鲜为人知,常年生活在地下4英尺以下环境中。     南非幽灵蛙
期刊
目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s, HPV)可使感染部位产生良性和恶性病变,根据其致瘤性的不同可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大类。高危型别的HPV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关系
[目的]:  研究Hippo通路蛋白在人鼻咽癌的功能表达及其在口虾蛄乙酸乙酯提取物(EOS)抑制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及CNE1-GL生长中的作用。  [方法]:  1.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