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人群发生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iatric symptoms,BPS)的影响因素,探究其临床特征及BPS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与照料者负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0例,分别在患者卒中后2周内(基线期)和卒中后6个月时对其进行详细资料收集、精神行为症状和认知功能评估。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BMI指数、NIHSS评分、m RS评分、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和认知障碍简明评价量表(Cog-12)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神经精神问卷(NPI)对患者进行精神行为症状评估,将完成随访(180±7)天的患者分为BPS组和无BPS组,所有照料者均完成照料者负担问卷(CBI)评价其护理负担。结果纳入的280名AIS患者在(180±7)天随访后,20名患者存在严重失语和(或)构音障碍,21名患者存在优势侧肢体肌力<3级,10名患者既往存在有认知障碍、严重抑郁、焦虑或精神症状等,19名患者病情较重并伴有意识障碍,52名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或者拒绝完成随访测评,最终入组158名AIS患者。其中BPS组共70例(男性45例,女性25例),无BPS组共88例(男性55例,女性3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卒中后6个月AIS患者BPS组与无BPS组在受教育年限、NIHSS评分、Mo CA评分、ADL评分、Cog12评分、NLR、P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性别、年龄、BMI指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病史、吸烟史、饮酒史、m RS评分、CBI评分(基线期)、梗死方位及梗死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o CA评分(OR:0.752;95%CI:0.631-0.896)、ADL评分(OR:0.950;95%CI:0.905-0.997)、NLR(OR:1.397;95%CI:1.006-1.939)、PLR(OR:1.015;95%CI:1.001-1.029)是AIS患者在卒中后6个月发生BPS的独立影响因素。高Mo CA评分和高ADL评分是发生BPS的保护因素,而高NLR和高PLR水平是发生BPS的危险因素。卒中后6个月各项BPS在不同梗死部位的发生率不同,其中在额叶常见的BPS分别为抑郁(23.8%)、焦虑(19.0%)和淡漠(19.0%),在颞叶常见的BPS分别为焦虑(29.4%)、激动/攻击性(23.5%)、淡漠(23.5%)和睡眠及夜间行为紊乱(23.5%),在基底节区常见的BPS分别为焦虑(18.6%)、激动/攻击性(16.3%)和易怒(14.0%),在丘脑常见的BPS分别为淡漠(31.8%)、睡眠及夜间行为紊乱(22.7%)、幻觉(18.2%)和抑郁(18.2%),在脑干常见的BPS为抑郁(16.1%)。卒中后6个月BPS中激动/攻击性和抑郁的发生率较基线期增加(11.4%VS9.5%、13.3%VS9.5%),其余各项发生率均较基线期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后6个月AIS患者的NPI总分与时间依赖负担、情感依赖负担和CBI总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I照料者苦恼程度与时间依赖负担、社交负担、情感依赖负担和CBI总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低文化水平、认知障碍、神经功能缺损重、炎症指标高等因素与AIS患者发生BPS密切相关,故此类患者建议对于可控的危险因素早期进行控制从而减少BPS的发生。2.炎症指标NLR和PLR对卒中后6个月患者发生BPS有一定的预测价值。3.对AIS患者早期可进行梗死分型,针对性预防BPS发生。4.减少BPS发生或改善BPS可以减轻照料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