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国时期丽江纳西族的学校教育(1912-1949)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k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西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的丽江地区,尤其今天丽江的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名副其实的纳西族主要聚居地。该地区的纳西人民在历史上长期以开放胸襟及兼容并包态度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尤为注重对内地汉文化的接纳与吸收。学校教育在此过程中得以产生并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清末“废科举、兴新学”之风的迅速传入,丽江地区也迎来了新式学校教育的诞生及发展。而民国时期由于全国乃至云南局势的变幻无常,教育政策的推行也出现亦步亦趋之势,丽江纳西族学校教育之发展因而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故此,纵向来看,民国时期丽江纳西族学校教育仍旧呈现出曲折前行之势。其实,民国时期丽江纳西族学校教育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实况。当然,学校教育的发展有其多方面的原因,自然也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汉文化在更广层面的传播,并培养了大批纳西族优秀人才,提升了纳西族整体素质,为新中国建立后教育发展、文化繁荣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学校也成为当时播撒民主革命思想的阵地,使得纳西人民的国家意识进一步增强,这就为新中国的建立打下了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本文基于相关档案、方志、其他史料以及今人论著,从发展的背景、实况、原因及影响四个方面,对民国时期丽江纳西族学校教育的相关问题展开论述:第一章探讨了民国时期丽江纳西族学校教育发展的背景,主要从新式教育机构的建立、新式学堂的建立、新式人才的推动以及新思想的助力等方面进行论述。第二章再现了民国时期丽江纳西族学校教育发展的实况,笔者将学校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三个层次来论述。各类教育发展实况主要从其办学规模与学校设施、师资力量及学生反馈、教育计划与课程设置、教材使用与教学内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教学法等方面进行叙述。第三章梳理了民国时期丽江纳西族学校教育发展的原因,主要从1912-1949年间政府教育法令的颁行、教育机构的建立完善、教界人士的推动及地方人士的支持等方面展开论述。第四章拟对民国时期丽江纳西族学校教育发展作一概观性评价,主要从其积极影响及局限性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其他文献
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影响了学生职业体育素质的发展。在“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下,探索并建立三维宏观、三段式中观、模块化微观课程结构,试图
【目的】探讨综合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的多源数据森林蓄积量反演方法。【方法】以L波段ALOS PALSAR全极化数据和Landsat TM为数据源,结合地面调查样地数据,通过ALOS PALSAR提
感应加热利用工件内部涡流产生的焦耳效应对工件进行加热,是金属导管钎焊的一种重要方法。由于感应加热方式具有控制精确、高效率、低污染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迅速的进
概念隐喻是人类认识与思维的反映,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和具体语言形式中。英汉两种语言中蕴含的概念隐喻既反映出人类认识的共性,又折射出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认知差异。以分
民国前期,社会历史发生了剧烈的动荡与急剧的演变。国民的道德意识在中西文化的冲击与融合下有待重构。“修身科”是当时学校德育中的重要功课,修身教科书则是其主要教学文本。
目的总结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耳封堵术(PLAAO)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在我院导管室成功完成PLAAO术的AF患者,分析围手术期护理经验,以及围手术期和术后
在J2EE项目开发中,规则引擎Drools作为实现复杂业务逻辑的框架。将组织中的知识转化为明确的业务规则,形成规则文档;业务逻辑组件把给定的事实条件通过接口交给Drools,Drools
为了实现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分评价,该文借助压力-状态-响应展开了理论分析.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构筑了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PSR模型,并通过5个步骤实现模
众筹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或平台,出于营利或者非营利的目的,小额投资或者捐资于个人或公司等特定项目的新型融资模式。考虑到众筹小额、众人、募资等特点,其主要法律风险在于如
社会管理是政府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通过组织、协调等方法,维护社会秩序的一项统筹管理活动。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被正式的确定为政府四大职能之一。